三月二十九日,鄭氏與趙佶等一班後妃皇親被押解北去。
鄭氏在金國淒慘地生活了5年,公元1130年秋死於五國城,終年52歲。直到公元1137年,南宋才聞知了她的死訊,上諡號顯肅。
公元1142年,鄭氏與趙佶的梓宮運回南宋,合葬於會稽永佑陵。
姓名:韋氏
生卒年:公元1081~1159年
籍貫:北宋開封
婚配:北宋徽宗趙佶
封號:賢妃
封妃時間:1126年
子女:一子趙構(即宋高宗)
尊號:宣和皇後
諡號:顯仁皇太後
韋氏於宋徽宗崇寧年應召入宮,初為侍禦宮女。韋氏脾氣平和,信奉佛、道。在崇寧末年,封為平昌郡君、才人。公元1107年正月,生趙佶的第九個兒子康王趙構,晉封為婕妤。此後的20幾年間,韋氏除了奉道、念佛,養育兒子,無事可表。
公元1126年正月,金兵包圍汴京,尚書右丞李綱率領軍民奮力抗擊,打退了敵人的猛烈進攻。金兵見一時攻城不下,就遣使入城,假意要求宋朝派一名親王和宰相到軍中議和。欽宗趙桓把眾王召來問“誰可為朕一行?”親王們沒有敢作聲的,倒是趙構還有點膽略,當即挺身站出,慨然請行,趙桓大喜,晉封韋氏為龍德宮賢妃。趙構出發時,韋氏來送行,一副生離死別的模樣。有個名叫招兒的小宮女寬慰她說:“我看見有4個金甲神人,狀貌雄偉,正手執刀劍護衛大王呢。”韋氏稍稍放心了點,以手加額說:“我向來事奉四聖香火虔誠,這大概是他們在暗中相助吧。”
次年三月,韋氏和所有宋朝後妃被金兵俘虜北去,隻有趙構因出使在外,幸免於難。不久,趙構即位於南京(今河南商丘),建立南宋,是為宋高宗。
公元1137年,趙佶和鄭皇後死去的消息傳到南宋,趙構號慟欲絕,思及韋氏,遙尊其為宣和皇後。後來宋金使者往還,帶來消息說金人可能會歸還韋氏。趙構就在杭州建造了慈寧宮,準備作為韋氏歸來後的住所。公元1140年,遙尊韋氏為皇太後。
公元1142年,金派蕭毅到南宋議和,趙構和奸臣秦檜一切唯命是聽,和議很容易地談成了,趙構還裝出大孝子的模樣,假惺惺地對蕭毅說:“我擁有天下,卻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養,徽宗是趕不上了。今立誓書,應當歸我太後,我不恥稱臣講和。否則,我不怕用兵。”蕭毅回朝,趙構又對他說:“太後果能歸還,我自當堅守誓約,若不然,雖有誓約,隻是虛文。”南宋派何鑄、曹勳去金朝答謝金主的許和之恩,趙構把他們召入內殿囑咐說:“我北望庭闕,已經無淚可揮。你們見到大金皇帝,要說,慈親在上國,隻是一個無用老人罷了,對本國來說,則所係甚重。一定要用至誠至哀的話勸說,或許他會有所感動。”何鑄等到了金朝,果然低三下四地乞求,又是叩頭,又流淚,金熙宗這才答應。
這年四月,與韋氏在金朝生活了17年的貴妃喬氏,擺下幾個小菜為韋氏餞行。喬氏舉杯勸道:“姐姐有福,生了個好兒子,這次歸去,見到兒子就是皇太後了。要善自保重,妹妹永無還期,隻怕要死於荒漠,做個異鄉之鬼啦。”說著已泣不成聲,韋氏也哭,接過杯子剛想喝,喬氏擦了一把眼淚,止住她說:“莫急,妹妹還有一言。姐姐到了快活處可別忘了這裏的不快活。”韋氏說:“哪敢忘記今日?”說罷一飲而盡。臨行時,喬氏把平日省吃儉用積攢的50兩黃金送給金使高居安,懇求說:“薄物不足為禮,隻求貴人好好護送我姐姐還江南。”姊妹倆灑淚而別。
韋氏就這樣與趙佶、鄭皇後的棺材一起踏上了回歸故國的旅途,一路曆經千辛萬苦,雖然金兵不時為難,但總算回到了宋境。
八月,趙構親率文武百官到臨平(今浙江餘杭)舉行隆重熱烈的迎接儀式,母子相見,抱頭痛哭,韋氏揮淚如雨。她被迎進臨安(今杭州),住進了早就建好的慈寧宮。
17年俘虜生活,使韋氏養成了節儉的習慣,有司獻給她一隻金痰盂,她覺著太侈華,令換成個塗金的。每年得到的貢奉財帛,除了用一小部分供佛奉道外,其餘全都節省下來封存庫中,後來她死的時候,喪葬之費就是花的這筆錢。
對於朝廷政治她從不過問,唯一關心的就是趙構的婚事,趙構的原配夫人邢氏被俘去金朝後,他一直不肯立皇後,韋氏多次勸他,於是公元1143年趙構冊立吳氏為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