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五代十國後妃(10)(1 / 2)

公元938年,後蜀後主孟昶的愛妃張太華去世,孟昶悲痛不已,病倒龍床。一班佞臣覓得絕色嬌娃徐氏,獻入宮中。徐氏花容玉貌,勝過太華。且秀外慧中,擅長文墨,詩詞歌賦,無一不精。孟昶一見,喜不自勝。幾日後即拜貴妃。並賜號慧妃,別號花蕊夫人。

中國曆史上有兩個花蕊夫人。一個是前蜀高祖王建的徐淑妃,一個是後蜀後主孟昶的徐慧妃。二人皆以色藝身列皇妃,皆擅長於詩詞歌賦,尤以後蜀花蕊夫人名聲為著。

後蜀花蕊夫人徐氏從小聰明非常,經史熟讀不忘,吟詩作詞,每多奇句,令父母大喜過望。所以,徐氏入宮為妃,乃意料之中的事。

徐氏被稱為花蕊夫人,並迅速升為慧妃,不僅在於她那花蕊一般的容貌,關鍵是她同孟昶誌趣相投,皆擅長於吟詩作詞,醉心於遊山玩水。蜀地向來富饒,又逢10年太平無事,五穀豐登,鬥米方值3錢。都市士女多半采蘭贈菊,買笑尋歡。有人30歲還不識米麥之苗,一派盛世氣象。孟昶因而居安忘危,每天同花蕊夫人遊樂於池苑之中,弄風吟月。對於朝政,夫婦二人寫了一篇豔麗的詔文,號稱“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長,撫養安綏”。讓郡縣長官按這個原則去治理百姓。同時告誡郡縣官吏“無令侵削,無使瘡痍。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要百官牢記“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不要忘記了自己是百姓的父母官。詔文下達以後,夫婦二人便潛心文娛,從此四季遊樂花草山水,一派超凡脫俗之象。

每年春天,花蕊夫人都要同孟昶大宴群臣於牡丹苑,進行大規模的品賞牡丹活動。但見那苑中牡丹,黃者白者三對一排,紅、白相間者四四列隊,又有深紅、淺紅、深紫、淺紫、淡黃、金黃、潔白、正暈、倒暈、合歡重台等。每朵生50餘葉,葉麵寬大,徑長達七八寸,且皆檀心如墨,香聞50步遠。在文臣墨客的簇擁下,花蕊夫人碎步花叢之中,浮想聯翩,不時令侍兒取來紙筆,讚道:“牡丹移向苑中栽,盡是藩方進入來。未到末春綠地暖,數般顏色一時開。”又麵對後主孟昶讚道:“亭離百尺立春風,引得君主到此中。床上翠屏開天扇,折枝花綻牡丹紅。”婦唱夫和,賦詩賞花,極其盡興。

每年夏天,花蕊夫人同丈夫遊浣花溪,乘龍舟觀水嬉戲。溪邊且置亭榭,都城男女夾道觀看,珠翠羅綺,名花異卉馥鬱10餘裏,有如神仙境界。兵部尚書廷珪稱此為“十字水中分島嶼,數重花外見樓台。”孟昶也拉著花蕊夫人的纖手讚歎不已,說道:“曲江金殿鎖千門,也比不上浣花溪一角之美。愛妃何不賦詩讚賞?”花蕊夫人柳眉微皺,詩便出來:“畫船花舫總新妝,進入池心近島傍。鬆柏樓窗楠木板,暖風吹過一團香。”

每年秋天,花蕊夫人同丈夫到芳林苑賞紅梔花,邀集百官一同觀賞。然後各自賦詩。紅梔花生於青城山,由一老叟在芳林苑種植成功。其樹高大,開花後燦爛四出,清秀如梅,為當時百花之王。花蕊夫人每觀此花,皆詩興大發:

大臣承寵賜新莊,梔子園東柳岸傍;

今日臣恩親幸到,板橋頭是讀書堂。

苑中排比宴秋宵,弦管掙扌從各自調;

日晚閣門傳聖旨,明朝盡放紫宸朝。

隨口吟來,皆成絕句。孟昶隨聲附和,百官讚美不絕。看完紅梔花又賞芙蓉花,芙蓉錦城中,花開40裏,更叫花蕊夫人流連忘返。

每年冬天,花蕊夫人同丈夫進居屏宮。屏宮以畫屏70、帳闈百紐組合而成。內有羅帳碧綾帷,鴛衾錦被,還有芙蓉花汁染繒成帳幔,名曰芙蓉帳,豪華無比,連溺器也以七寶裝成。至臘月,令內官獻羅體圈、金花樹,所費無計。宮中玩膩了,花蕊夫人便同孟昶登樓戲鬧。樓下歌童們唱著花蕊夫人的宮詞:“五雲樓閣風城間,花木長新日月閑,三十六宮連內苑,太平天子住昆山。”歌樂掀天,珠翠生輝,引得滿城羨慕。

公元955年夏,天氣漸漸炎熱。花蕊夫人同孟昶避暑摩河上,夜涼開宴,無限歡娛。孟昶酒酣興至,便命左右取過紙筆,即席書詞,讚美花蕊夫人。詩曰: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暖。

簾開明月獨窺人,欹枕釵橫雲鬢亂。

起來瓊戶寂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

屈指西風幾時來,隻恐流年暗中換。

花蕊夫人聽罷丈夫的誇讚,高興得淚眼盈盈,正擬從丈夫手裏要過紙筆,作詞答謝,突然緊急邊報來到,乃是後周招討使王景,率兵自大散關至秦州(今甘肅甘穀東,包括四川平武地區)連拔後蜀黃牛八寨。孟昶聽罷邊報,不禁擲筆道:“可恨強寇,敗我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