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是陷害宰相任圜。按照慣例,朝廷派人出使各地,都由戶部發給證券,安重誨卻要求改為內廷辦理證券,任圜據理力爭,堅決反對安重誨的奏議,安重誨強詞反詰,兩人激烈爭吵,聲色俱厲,互相對罵,旁若無人,李嗣源看不下去,便退朝還宮,正遇淑妃王氏前來迎侍。王氏見李嗣源滿麵怒容,便軟聲問道:“陛下與何人議事,聲音大得連內宮都聽得到呀?”李嗣源說是宰相任圜與安重誨爭論,王氏乘機說道:“妾在長安宮中,從未見宰相如此放肆,莫非是不把陛下放在眼裏呢!”經過這一挑撥,李嗣源頓時怒火衝天,當即下令按安重誨建議行事,罷免宰相任圜之職,令其退休回家。後逢汴州(今開封)鎮帥朱守殷叛亂,王氏與安重誨又乘機誣告任圜與朱守殷共謀,並秘密派供奉官王鎬趕赴磁州(今河北磁縣),矯詔賜任圜自盡。
第二件事是陷害忠臣王建立。王建立為成德軍節度使,為人剛直,對安重誨陰結王氏、專權霸道極為不滿,上朝當麵指責安重誨專權,並揭露他結黨營私的醜行,指出他與樞密使張延朗如何相互援引、作威作福等,李嗣源當即責令安重誨遷出朝廷,以王建立取代樞密使職位。此事傳至後宮,王氏焦急異常,派宣徽使朱弘昭上奏道:“陛下平常待安重誨如左右手,怎能因一小忿而將他擯斥呢?何況安氏侍奉陛下忠心耿耿,幾十年如一日,還請陛下三思而行。”李嗣源又被說服了,下詔恢複重誨官位,且親自溫言撫慰。安重誨得寸進尺,馬上對王建立大打出手,迫使王建立退出朝廷。
第三件事是陷害皇侄李從璨。李從璨素性剛猛,對王氏與安重誨的胡作非為極其不滿。一次,他在會節園設宴招待客人,酒醉忘情,戲登禦榻,被王氏和安重誨抓住了把柄,指責他心懷異誌,陰謀篡立,將他貶為房州(今湖北房縣)司戶參軍。一年以後,王氏又與安重誨誣告李從璨謀反,李嗣源偏信讒言,竟將李從璨處死。
王氏一麵利用安重誨排除異己,另一方麵對他也懷有戒心。安重誨握樞密使大權,不但對皇上出言不遜,有時在王氏麵前也任性使氣,使王氏越來越不能忍受。一次,王氏出麵將安重誨的女兒介紹給皇子李從厚,已報請李嗣源批準,偏偏安重誨不識抬舉,竟入朝固辭婚議,使王氏一番好意失去效用,因而玉顏大怒。事後,王氏便開始尋找新的聯盟,決意除掉安重誨。向來朝中婦人幹政,免不了利用宦官作打手,王氏終於找到了宦官孟漢瓊。孟漢瓊為宣徽使南院使,生性狡黠,早就傾心王氏,平常辦事,無不曲意奉承,讓王氏心滿意足。最後終於心心相印,結成盟友。
公元933年,即後唐長興三年,後唐西川節度使孟知祥和東川節度使董璋叛亂,李嗣源派女婿、天雄軍節度使石敬瑭為招討使,率兵征蜀,又派安重誨率兵後援,供應糧草。蜀中各鎮,聞安重誨西來無不惶駭,急將錢帛糧草轉運他地,重誨因無法征集軍糧而陷於困境,加上天寒道阻,人畜多死路於道旁,石敬瑭等人紛紛上書劾責安重誨辦事不力,惑亂軍心。王氏趁熱打鐵,在李嗣源耳邊說了一通安重誨的壞話,甚至說兩川叛亂,全由安重誨一手造成的。李嗣源向來寵信王氏,立即勒令安重誨火速回朝待審。王氏又提議讓孟漢瓊去監督安重誨撤軍,並調查他的違逆行為。孟漢瓊根據王氏的旨意,收集材料,說安重誨如何同兩川叛軍勾結,如何策劃顛覆朝廷,李嗣源深信無疑,急令安重誨不必回朝,假稱讓他出任河中節度使,然後派重兵包圍安重誨宅第,密令皇侄李從璋出任真正的河中節度使,並就地處決安重誨。李從璋來到重誨院宅,乘著重誨俯首下拜時,用鐵錘將他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