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曆史、了解曆史的民族是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一個有希望的民族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忘記曆史。
曆史是由人創造的,了解曆史普需要更多地去了解曆史上的人,特別是那些在曆史上產生過影響和作用的人。
在悠悠五千年中華文明曆史上,曾更替過數以百計的朝代。在曆朝曆代中都存在過一個特別的人群,這群人盡管人數不多,但卻產生過不可忽視的作用,她們就是皇後和嬪妃。
曆代後妃伴隨著封建君主專製製度的消亡早已成為曆史的陳跡。但由於她們生活在掌握國家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的身邊,她們以自己特殊的地位和身份,或給皇帝建言獻策,輔佐夫君安邦治國;或按個人意願給皇帝臣相施加壓力,影響決策。她們中除有一部分安分守己、安居後宮之外,有些人則誘惑帝王耽於聲色,誤國誤民;有的幹預朝廷,垂簾聽政;有的則直接站到前台,親自執政。她們確是一群地位獨特、作用特殊的人物。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這群特殊的人物,同時更深刻地了解曆代封建皇朝周期性更迭的內在動因以及中國封建製度的特點,研究中國婦女史和政治史,我們組織編寫了這本《中國後妃全傳》。
全書彙集並記錄了中國曆代397位後妃的真實生活,上起西漢開國皇帝劉邦之皇後呂雉,下至清末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之妃文繡,可以說凡是正史中有記載的後妃,本書全部搜羅無遺。
全書按朝代的先後順序編寫排列。對於一些著名的、在曆史上有重大影響的皇後,如漢高祖皇後呂雉、唐太宗皇後長孫氏、唐高宗皇後武則天、明太祖皇後馬秀英等記述較為詳盡外,對於那些不是皇後但卻比皇後還要著名的嬪妃,如唐玄宗貴妃楊玉環、清太宗莊妃布木布泰等則濃墨重染,詳述之至;對於事跡了了、乏善可陳的後妃、淑媛、貴人、才人等,則以簡筆勾勒,一筆帶過。總之,本書可謂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本書堅持用曆史唯物主義觀點實事求是地評價曆史人物。如對漢朝的呂後、唐朝的武後,一方麵肯定了她們在曆史上的功績,另一方麵也揭露批判了她們狠毒殘暴的行為,這樣可以使讀者對她們的功過是非有一個比較全麵的正確認識。
書中每篇小傳的內容大致包括後妃的姓名、生卒、籍貫、婚配、封號、子女、諡號以及其後宮生活、性格嗜好、趣聞軼事、死亡原因和其為帝王所作出的貢獻等。每篇文字皆基於史實,主要以政事為主,兼顧經濟、文化、生活等方麵,力求使本書熔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於一爐,讓讀者從書中受到啟迪和教益。
全書語言文字生動流暢,通俗易懂,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環環相扣,引人入勝,一大批皇後群像,眾態紛呈,在書中展露無遺。中國兩千年封建皇朝政治風雲的變幻以及一些鮮為人知的宮廷內部鬥爭和後宮生活,也可以從本書中略知大概。
本書所收的曆代後妃主要依正史記載的史料為據,同時還參考了大量的文集、筆記,也包括稗官野史。但不論正史或野史,作者都采取了審慎的態度。另外,也參考了一些今人的研究成果。對此,特向被參用資料的作者深表謝意。
由於作者的學術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紕漏和值得商榷之處,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