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
在襄陽府城北,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軍圍曹仁於此,並水淹於禁等七軍。
罩口川
在襄樊市西北20裏處。為當年關羽水淹於禁等七軍之地。當地有鏖戰崗、馬棚、酒店、跑馬大道、擂鼓台等遺跡。
飲馬泉
在襄陽城西南10裏處,傳說,關羽曾飲馬於此。
黑土坡
在湖北省當陽市王店境內。坡長約2裏。傳說,關羽鎮守荊州時,每日除教關平練武外,還讓他習文練字讀《春秋》。關平每天就在這個土坡上練字,練完後就將洗筆的黑水,從坡下往坡上潑,日久天長,這座山坡就被染黑了,因此,得名黑土坡。關羽見關平字文習武很有長進,非常高興,便寫了12個篆字給關平: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
綠水青山
在當陽市西北百寶寨一個險峻的隘口石壁上,刻有“綠水青山”四個蒼勁的大字,字大如簸箕。傳說,關羽敗走麥城,率領少數人馬欲去西川,夜間,路經此處,赤兔馬突然駐足,關羽在月光的照耀下,眺望四處景色,對荊襄寶地眷戀不已。於是,便於馬上揮舞青龍偃月刀,在石壁上刻下這四個大字。當他刻到“山”字時,突然陰風驟起,天昏地暗,石壁塌了一截,關羽的“山”字沒有寫成,他因而哀歎:“半壁江山,大勢去矣!”至今,“綠水青山”四字猶在,唯“山”字殘缺不全。
關興坡
在當陽市,遠安縣交界處,即距關羽刀書“綠水青山”裏許遠的地方,有一個山坡,相傳為關羽教次子關興練兵處,因此,人稱關興坡。
呼兒山
在關興坡西北,有一座逶迤起伏的山嶺,名叫呼兒山,亦名嗚兒山。傳說:關羽兵敗麥城,夜經此處,遇到東吳伏兵,關羽登上山巔,呼喚其子:“關興兒,關興兒……”關興未至,天上卻有一顆巨星隕落。故此山被名為呼兒山。
拖刀石
呼兒山上有一處石山名拖刀石。傳說,關羽呼兒關興不應,東吳追兵已至,他情急生智,奮力用青龍偃月刀在石上狠狠一拖,石山頓時被他用刀劃出一道三尺深,三尺寬,三百尺長的裂口,火星四濺,炙傷了許多東吳兵馬的眼睛。
回馬坡
關羽困守麥城時,外無援兵,內缺糧草。他隻得留下部將周倉、王甫固守麥城,自己帶了兒子關平、都督趙累突圍出城,想西去益州。到臨沮(今湖北省遠安縣)境內的羅漢峪穀時,遇到東吳的伏兵,他回馬被俘。因此,後人稱此處為回馬坡,並建有回馬坡紀念亭。亭內有碑,上刻有一行文字:“嗚呼,此乃關聖帝君由臨沮入蜀遇馬處也。”碑陰刻“漢壽亭侯像”。
麥城遺址
古麥城遺址在湖北省當陽市東南42裏處。關羽兵敗,荊州失守後,他曾退守麥城。麥城現在僅存長600米,寬300米,高30米的一段殘垣斷壁。
周倉墓
周倉墓在距麥城遺址僅4裏的兩河鄉。周倉與王甫奉命固守麥城,在得知關羽亡逝的消息後,便雙雙自殺。後來,周倉被葬於此處。墓前有碑,上書:“漢武烈侯周將軍諱倉之墓”。
最先顯聖之地
傳說,關羽死後,陰魂不散,來到當陽玉泉山上空,一路大呼:“還我頭來!”經高僧普淨法師點化,幡然省悟,皈依佛門。玉泉山麓有關羽“顯聖”遺址。該地有兩通石碑,一通上刻“最先顯聖之地”,另一通上刻“漢雲長顯聖處”。
珍珠泉
在玉泉山關羽“最先顯聖之地”北邊,有一眼泉水,水中不時冒出珍珠般的水泡,人稱珍珠泉。傳說,關羽遇害後,他的坐騎赤兔馬懷念故主,淚珠連連,落到地下,化為泉水,即珍珠泉。
關羽墓
關羽墓有兩處。
一在湖北省當陽市章鄉關陵,葬關羽身軀,當地人稱大王塚。一在河南省洛陽市關林,葬關羽首級。
此處,在河南省偃師縣佃莊鄉關莊村也有一“關帝塚”,據說,也為葬關羽首級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