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當物體運動的速度接近或達到光速時,相對該物體來說,時間將減慢。即所謂狹義相對論原理。

他又根據狹(xiá)義相對論原理,推導出了物體的質量也與運動密切相關,運動速度增加,質量也隨著增加,並得出了質能關係式:

E=mc2,即物體轉化為能量時,能量的總值相當於它的質量與光速的平方的乘積,從而揭示了原子內部所蘊藏的巨大能量的秘密!

對於相對論原理,愛因斯坦自己曾經做過簡明扼要扼要(è):抓住要點(多指發言或寫文章)。的說明:

“要點是這樣的:早先人們認為,假如由於某種奇跡,一切有形體的事物突然一下子消失了,那麼空間和時間仍會留下來。照相對論來說,空間和時間是和一切事物一起消失的。”

時間、長度和質量,是力學研究中的三個基本量。在牛頓的力學中,它們是絕對的、不變的。可在相對論中,它們卻變成了和測量者所在的坐標係有關的量。

此外,在牛頓的力學中,質量和能量二者分明,互不相關,各自守恒守恒(數值):保持恒定。。而在相對論中,牛頓的守恒定律,變成了質能守恒定律,即E=mc2。

於是,空間和時間統一起來了,物質和運動統一起來了,質量和能量統一起來了。

1913年夏天,愛因斯坦和居裏夫人一家人,到安卡丁奴的山穀旅行。

愛因斯坦用那充滿靈感的聲音,把在他腦際裏盤旋著的概念,說給居裏夫人聽。居裏夫人是全歐洲能了解他的理論的少數人士之一。

孩子們有時候也豎起耳朵,聽著那些不懂的術語。愛因斯坦邊走邊專心地思考著,他走過懸崖的邊端,攀上矗立的岩壁。

他忽然站住,捉著居裏夫人的手,大聲地叫:“夫人,你明白了吧!問題是在於當電梯在真空中掉落時,在乘客身上所發生的變化呀。”

1905年發表的相對論,附有一個條件,那就是:“以互相等速運動的兩個世界為條件。”因此,給它取名叫做“特殊相對論”,又稱“狹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在維也納的物理醫學大會上發表這個理論的時候,有讚成的,也有反對的。經過激烈的辯論之後,愛因斯坦做了斷然的結論:“希望在明年日蝕的時候,拍攝星球的照片,來驗證我的理論是否正確。根據我的計算,光曲折的角度是0.83秒。”

大膽的預言!

很不巧,1914年日蝕的時候,世界大戰已經爆發了。派往俄國的德國日蝕(shí)觀測隊被俄軍逮捕,因此,實際上的觀測,便不得不等候下次的機會了。

1918年,德國投降,第一次大戰終於結束了。當戰爭的陰雲漸漸地消散以後,全世界的人發現,愛因斯坦已成為一個偉大的偶像,屹(yì)立在世界上。

戰爭一結束,英國皇家天文學會與皇家學會,立即派遣(qiǎn)日蝕觀測隊去從事觀測,這次觀測的對象是預計於1919年3月27日出現的日蝕,目的就是為了驗證愛因斯坦的預言。

由於這次日蝕可以在非洲和南美洲一帶觀測到。英國人決定派遣兩個觀測隊:一隊到巴西北部的索布拉耳,一隊到非洲幾內亞灣的普林西佩島。著名天文學家埃丁頓爵(jué)士親自擔任隊長,前往非洲。觀測隊攜(xié)帶著各種新奇的儀器,並做了充分的準備,乘船離開英國。

到了那一天,湊巧是陰天,這對於觀測是不適宜的。

當日全蝕(shí)快終了的時候,雲層散開,星光也就閃爍起來了。因此,在所拍的照片裏麵,有一張把五顆星星拍得很清楚。

他們把所拍的底片收拾妥當,帶回倫敦。幸好,巴西的索布拉耳地方是晴天,所以能拍到完好的照片。在倫敦,專家們把它拿來和沒有太陽時所拍的照片,做精密的比較。

愛因斯坦的預言到底能不能獲得證實?全世界的學者屏(bǐnɡ)息等候著研究結果的發表。但有一個物理學者例外,他似乎對這些事漠不關心,仍日口銜(xián)煙鬥,專心做著別的研究——他就是愛因斯坦。

1919年11月6日——一個偉大的日子。

皇家天文學會與皇家學會聯合主辦,在皇家學會的禮堂舉行日蝕觀測結果報告會。主席是著名的物理學者湯姆生教授。在主席台後麵有一座很大的牛頓的塑像。湯姆生教授就站在塑像前,報告這次實際觀測所得的結果。正如愛因斯坦所預言的,星光有1.64秒的曲折(愛因斯坦最後的預言是1.7秒)。

偉大而有趣的一生

1906年的一天,瑞士聯邦專利局給職員發薪。一位年輕人簽收工資時,一下子愣住了:“4500法郎?我可沒這麼高的月薪啊!”當得知自己被晉級時,不禁麵帶難色,脫口而出:“哎呀!這麼多錢叫我怎麼辦呢?”這個青年便是愛因斯坦,他說的這句話是他許多“傻話”中的一句。1933年,愛因斯坦來到普林斯頓大學他的辦公室的第一天,助手問他需要什麼辦公用具,愛因斯坦說:“我看,一張書桌或台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紙和筆就行了。嗬,對了,還要一個大廢紙簍。”“為什麼要大的?”助手問。愛因斯坦答:“好讓我把所有的錯誤都扔進去。”愛因斯坦對於金錢和物質享受的淡然態度,是有口皆碑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稱讚。的。他曾說:“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就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據說有一天,電台要求愛因斯坦發表講話,報酬(chóu)是每分鍾1000美元。愛因斯坦說:“我的話根本不值那麼多錢。”“你大概不喜歡金錢吧?”“不,基金會最近寄給我的麵值1000美元的支票,我倒是挺喜歡的。不過我把它用來當書簽用,現在卻連同那本書都一起丟失了。”“這實在太可惜了!”“一點也不!在我看來,每一份財產都是一塊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