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1克鐳的價格是10萬美元。回國後,麥倫內夫人發動了居裏夫人鐳基金會的募捐活動。一年後,居裏夫人接到了麥倫內夫人的來信。信中說,她渴望得到的1克鐳已經有了,將交給她支配。並邀請她訪問美國,從總統手上接過這一禮物。
居裏夫人不喜歡在公眾場合露麵,她不想去美國。但是,美國這次給她的禮物,太珍貴也太使她喜愛了,最後她終於接受了邀請。
1921年,居裏夫人帶著伊蓮和伊芙,乘坐奧林匹克號輪船到達紐約。
頒(bān)贈典禮在華盛頓舉行。
美國總統和政府的要人,都參加了這個儀式。美國總統哈定在典禮上說:“她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同時也是一位賢妻良母。”
然後,他親手將1克鐳交給居裏夫人。
居裏夫人將這1克鐳轉送給了巴黎的鐳研究所。她說:“鐳不是我個人想要的,鐳是科學研究的需要。隻要我活著,一定會把它用在科學研究方麵。”
然後,居裏夫人將這1克鐳帶回了巴黎的研究所裏。
正如美國總統所說的那樣,居裏夫人不僅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她同時也是一個慈愛的母親。
她對伊蓮和伊芙在品行上的影響,同樣是巨大的。伊蓮長大以後成為居裏家族最好的繼承者,並也獲得諾貝爾獎,使居裏家族成為兩代獲得世界上科學方麵最高獎勵的惟一的家族。
在索爾本大學的教授中,有許多人認為法國當時的教育製度很不合理,給小孩太多的功課,使小孩非常疲勞。而且毫無效率。於是,包括居裏夫人在內的教授們商量決定,自己教育孩子,不讓他們上一般的小學。
這件事,被一向注意居裏夫人一舉一動的報界知道以後,就在報紙上諷刺她的異想天開和驚世駭俗驚世駭俗:因言行異於尋常而使人震驚。。然而居裏夫人不顧反對,繼續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她親自負責教小孩的物理課。每個星期二的下午,教授們的孩子都集中到她家裏來。
她總是先引起孩子們的好奇,然後將教科書上抽象而無趣的現象,用有趣的方式闡(chǎn)述出來,並讓小孩親自動手研究和實驗。所以,無論課程多麼枯燥,孩子們興致都很高。
有一次,瑪麗把熱水灌進熱水瓶以後,問:
“我們怎麼才能讓熱水不涼掉呢?”
孩子們說:“用毛巾包起來。”
還有人說:“用羊皮包更好呢。”
瑪麗說:“我先把瓶蓋蓋上。”
孩子們一聽都叫起來:“我們早知道這樣做!”
瑪麗問:“那麼你們知道為什麼在蓋上瓶蓋後,溫度不容易降低呢?”
瑪麗就是這樣,為孩子們教授最簡單的物理。
但這種上課的方式,沒能繼續下去。因為科學家究竟不是教師,他們太忙了。但短短幾個月的學習生活,培養了伊蓮和伊芙喜歡工作,不重視金錢的好習慣,還培養了她們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不灰心,都自己動手解決的獨立性。這些做人的最重要的德行,使她們終生受益。
1906年,瑪麗39歲。
比埃爾一早就到外麵去忙。中午在參加了由理學院教授發起,固定在周四舉行的午餐會之後,就到書店去談自己的一本學術著作的出版問題。不幸途中出車禍而死。
直到領回比埃爾的遺物和遺體,瑪麗還是不能相信比埃爾已死的事實。生死轉化如此之快,使瑪麗感到猶如夢中。她就那樣呆著,坐著,想著,不哭,不出聲。
直到幾個星期過去,瑪麗仍舊不能相信比埃爾已經離開人世。
她隻是坐在那裏,不說話。有時她在記事本上寫些什麼。她一再回憶起那天傍晚的情景,下著大雨,有人來對她說比埃爾死了。她每每回憶到這裏,都會想,是不是在做惡夢呢?
居裏因車禍去世的消息,震動了世界輿(yú)論界。各國的報紙都用很大的篇幅報道了這個不幸的消息。哀悼(dào)的電報和信件再次像潮水一樣湧向瑪麗,其中有國王,有科學家,有大臣、詩人,還有許多不知名的人。
時間漸漸過去,瑪麗也漸漸從哀痛中擺脫出來。
1906年5月,索爾本大學聘請瑪麗繼任比埃爾在索爾本大學物理係所擔任的教授職位。她成了索爾本大學有史以來第一個女教授。
11月新學期開始的那一天,瑪麗走上了皮埃爾曾經站過的講台。課堂裏擠滿了人,連對科學一竅不通一竅不通(qiào):比喻一點兒也不懂。的貴夫人們也帶著滿身香氣來聽這位女教授講課。
1911年12月,幾乎是得到從瑞典斯德哥爾摩傳來喜訊的同時,一些心術不正心術不正:居心不良。和嫉妒嫉妒: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心強的人故意要傷害瑪麗,發起了一場對她的人身攻擊戰。一時間,報紙和輿論界,用極卑劣的手段想搞垮瑪麗。瑪麗毅然挺住了,她的偉大人格支持著她和搞陰謀的人鬥爭,她的最高原則是決不屈服!
那時候,布羅尼雅擔心妹妹的身體狀況不佳,特意從華沙來到瑪麗身邊,給這位光明磊落的妹妹以極大的愛護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