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競賽激發了國際新聞界和愛車族的想象力和注意力,其影響之大甚至超過了第一屆芝加哥汽車大賽和亨利·福特早年的成功。它是第一次環球汽車比賽,由巴黎的《晨報》和《紐約時報》主辦。最後,托馬斯飛人戰勝了另外5輛參賽汽車,獲得冠軍。那5輛車都是歐洲生產的,人們原本指望它們能夠擊敗新亮相的美國車的。參賽的6輛汽車於1908年2月12日離開紐約,經懷俄明和猶他州到達舊金山。托馬斯飛人比其他歐洲車整整早10天抵達舊金山,在世界上引起了轟動。
參賽汽車乘船橫越太平洋,到了東京。比賽的第二階段也是最後一個階段是橫穿亞洲和歐洲,從海參崴啟程,沿著西伯利亞鐵路線穿過俄國。
托馬斯飛人的逐日行程在美國和歐洲的報紙上都有報道。6月30日,托馬斯飛人到達巴黎,距離開紐約的日子共170天。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托馬斯飛人創造了所有耐力方麵的紀錄和許多速度方麵的紀錄。好萊塢在1965年根據此事拍攝的電影《大競賽》(由傑克·萊蒙、托尼·柯蒂斯和納塔利·伍德主演)使這一傳奇永遠流傳。
除了深陷債務泥潭以外,托馬斯公司也缺乏全國性的代理商網絡。比利·杜蘭特的通用汽車公司似乎能夠給它提供發育成長的天然條件和機會。誰知托馬斯自負於新得來的聲譽,拒絕出售公司。比利不得不去尋找那些成熟的草莓,而托馬斯公司最終也破產了,落了個被遺忘的下場。
比利繼續同時在兩條戰線作戰:一條是汽車製造商,一條是零件供應商。這實際上是他成功地將杜蘭特一多特馬車帝國聚合起來的垂直一集中戰略的延伸,區別在於實施的規模和速度。正如比利所說:我20多年經營馬車生意的經驗給了我一個教訓。我們是作為組裝商起家的,當時跟其他競爭對手相比沒有任何優勢。我們對購買的所有部件支付同樣的價款。我們認識到我們沒有進步,而隻要我們不能生產自己所需要的所有重要的部件,我們永遠也不會進步。
我們研究了供應我們零件的廠家所用的方法。在我們覺得已經解決了自己的疑問以後,我們就開始購買供應商的廠子及對它的控製權,這使我們有可能開始打造美國最大的馬車企業。”
將韋斯頓一莫特公司及其關鍵的車軸生產並入通用汽車公司以後,杜蘭特或者購買或者獲得了十幾個不太有名但非常重要的零件(諸如車輪、發動機、傳動裝置、方向係統、車身和其他細小部件)的供應商。每次出售者都同意以股份兌換的方式而非現金支付的方式交易。比利允許各家繼續管理各自的事務。每次新的並購的首要目標都是確保通用汽車公司生產所需的零件能源源不斷地按時供應上來。不過各家還可以與通用汽車公司之外的其他廠家做生意:隻要汽車生意和汽車工業繼續增長,比利這種做法就是能使交易各方共贏的做法。
他最聰明的一樁零部件交易也是起源於一次閑談。那是在波士頓,比利正在別克汽車公司的東北地區銷售辦公室,一個帶著濃重法國口音的男人未經邀請就走了進來。比利對此人的大膽冒昧很感興趣,所以同意跟他談話。來人的名字叫阿爾伯特·錢皮恩,他發明了一種新型的搪瓷火花塞。他還在底特律龐特查特雷恩旅館的酒吧展示過這種火花塞,並且爭取到足夠的支持,在波士頓小批量地投入生產。
比利在辦公室裏也觀看了錢皮恩的演示,印象深刻。當時別克汽車公司以每件35美分的價格購買的火花塞,其質量明顯不如錢皮恩發明的。比利問錢皮恩,按那個價格購買他的產品行不行?錢皮恩毫不遲疑地回答說行。比利提出去看看錢皮恩的店鋪,店鋪在一家倉庫的三層樓上。比利想著更大的主意,他邀請錢皮恩參觀弗林特,看看別克汽車公司的廠子。如果他喜歡所看到的一切,比利就資助他開一間“實驗性”的工廠。這時錢皮恩承認,買賣不是他的。比利後來回憶道:
他說一個叫斯特拉納姆的人是唯一的所有人,在這個項目上投資了2 000美元;企業名叫“錢皮恩點火器廠”(不是注冊公司)。他(錢皮恩)是掙工資的,如果企業獲得成功,還能拿到一定比例的提成。
比利請錢皮恩轉告斯特拉納姆,他準備買下他的企業。斯特拉納姆同意出售專利的工具,但是想自己保留企業的名字。比利覺得這個沒什麼問題,但是錢皮恩不高興了,說:“我就在意那個名字,那是我的名字。”
比利的回答是:“除非你有用處,否則我們才不在意什麼名字呢。不過,要是我們在新企業的名稱裏用上你名字的頭兩個字母‘A.C.’,什麼問題就都解決了。”
就這樣,通用汽車公司的AC火花塞子公司誕生了。比利讓錢皮恩在別克工廠一個閑置的角落裏開始工作。不久,.AC火花塞子公司就以每件25美分的價格向通用汽車公司供應火花塞了。錢皮恩得到了子公司1/6的股份,約合25 000美元。十年以後,阿爾伯特·錢皮恩在Ac火花塞子公司的股份每年得到的紅利就達到50萬美元。
一個奮勇前行且不受約束的苦行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