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姬昌逃歸西岐,紂王追悔莫及(2)(2 / 2)

姬昌見店主人老誠,說:“也好,你姓誰名何?”

店主人說:“小人姓申,名忠,從先祖至今五代在此開店。”

姬昌說:“很好。你可有馬匹借我騎乘?日後重重酬謝。”

店主人說:“鄙邑小店人家,沒有馬匹,僅有一頭磨麵的驢。小人牽驢隨行,估計不會有閃失。”

姬昌大喜,騎著驢兒上路了。店主人申忠牽驢,一路走來,正行之間,忽聽禮炮連響,兩杆紅旗招展,山腳處轉出一隊人馬,隻見大將軍南宮適、上大夫散宜生引了兩岐四賢八俊三十六傑、辛甲、辛免、太顛、閎天、祁恭、尹籍等前來迎駕。見到姬昌,全都下馬,匍匐在道旁,齊呼:“侯伯安康,一路辛苦了,臣等迎駕來遲了。”

姬昌見到西岐文武,十分高興地說:“眾卿都起來相見吧!”

次子姬發向前,手執驢韁,說:“父侯囚拘羨裏7年,為人子者不能代父分憂贖罪,實在心中有愧,為天地問罪人,今日有幸再睹父顏,不勝欣慰之至。”

姬呂聽次子之言,又見眾文武齊集,不覺想起長子伯邑考來,潸然淚下,哽咽不語。

上大夫散宜生說:“主公有幸歸國,乃高興之事,望主公保重貴體,切勿憂傷。”

姬呂說:“今日看見兩班文武不少,眾子相迎,獨不見長子,因想伯邑考痛遭醢屍之刑,美裏自啖其肉,心中疼痛,焉有不傷之理。”說罷淚如雨下.哽咽作歌:盡良節兮奉旨朝商,直諫君兮欲正朝綱。

奸讒陷兮囚拘羨裏,不敢怨兮天降災殃。

伯邑考兮代父贖罪,鼓琴操兮碎屍他鄉。

啖子肉兮聖賢不為,感君恩兮封我侯長。

誇官逃兮路遇雷震,命不絕兮天佑我昌。

歸故土兮合家團聚,思考子兮裂斷肝腸。

姬昌歌罷,大叫一聲:“痛殺我也!”一頭栽下驢背,麵如金紙,不省人事。文武群僚急忙救治。

民間傳說,姬昌嘔吐,猛一張嘴,嘩地一聲,吐出一塊肉餅,那肉餅在草地上一滾,長出四足,生出兩耳,坐在地上,抬起前爪向姬昌拜了兩拜便向西跑去。眾人正驚奇之間,姬昌又吐出一個肉餅,又是一個兔兒。兔子者,吐子也。

姬昌被抬進西岐城,調養多日,方才痊愈。與眾人講述7年故事,命人重賞甲忠,記住鬼方雷震之恩。

大夫散宜生說:“主公德貫天下,仁布四方,百姓愛戴,延及鬼方。古語說:‘行善者,自生百福,作惡者,自生百殃’。‘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心不可欺也。如今商朝雖然幾百年根基,表麵繁榮,其實危機四伏,腐朽不堪了。紂王恣意妄為,殺妻滅子,炮烙諫官,殺戮諸侯大臣,信妲己飲酒池,嬉於肉林,又刮天下之財以實鹿台,四方不寧,百姓都怨聲載道,以臣愚見,朝歌不久將屬於他人了……”

散宜生話未說完,南宮適便大呼:“今主公已歸西岐,當為長公子報仇,雪囚拘之恨。隻要主公下令,不才願領雄兵猛將,殺進五關,攻入朝歌,斬奸佞,廢昏君,以泄萬民之憤。”

姬昌聽了,很不高興地說:“我以為你二人乃忠義之士,西岐賴以平安,怎出此不忠不義之語,為人臣者,應以忠孝為本。我直言忤君,受7載拘禁之災,是自己找的。古人雲:‘君子見難而不避,惟天命是從。’望爾等今後不可亂說反叛的話。”

南宮適說:“長公子代父贖罪,無辜遭此慘刑,紂王無道如此,天理難容。”

姬昌說:“卿休執偏見。細論起來,伯邑考實為自己找死。我臨行之時,一再囑咐他,不用問存,我早晚必然歸來。他不聽父訓,一意孤行,又失打點,又不識時務進退,故遭此慘禍,今我等應奉公守法,以盡臣節。至於紂王所為,天下人自有公論,何必我西岐首先發難?常言說:‘出頭的椽子先爛。’豈有先自取滅亡之理?當今之務,應是教化百姓,爭取民心。獎勵耕戰,訓練軍隊,富國強兵,與百姓共享太平。我西岐羽翼還不豐滿,尚不足以高飛,望眾卿勿複言,事不舉反致其禍。”

南宮適、散宜生等聽姬昌之言,頓首稱是。

從此,西岐上下一心,勵精圖治,廣攬人才,施仁義於天下,爭取民心,安撫西部各方國部落,不斷發展壯大勢力,成為紂王強有力的潛在政敵,直接威脅著商朝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