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作家就曾對默克爾發表評論說:“與其稱默克爾為媽媽,還不如說她是嬸嬸。她是個嚴謹持家的好主婦,總是對我們說:‘你們吃得太多了,要節省,要有節製,不然肚子就壞了!’我們知道我們的問題,也知道她是對的,但總是忍不住要討厭她。她要我們一下戒掉啤酒美食,戒掉下午茶的甜點咖啡,這真的太難了。但也得承認,她的方法是有效的,可是考慮一下我們吧,這藥實在太苦了!”
來自法國、波蘭、捷克等國的調查也顯示出大部分人對默克爾的政策持肯定態度。由此看來,人們已經從一開始對政策帶來的艱苦生活的不滿過渡到對政策開始發揮有效作用的肯定。在不少人眼中,默克爾已經變成一位強硬但值得尊敬的領導人形象。
在法國著名女權作家巴丹德的認識中,默克爾就是一個太過強硬的人,“她有令人尊敬的地方,但有時候也如同混凝土般頑固不化”。
除了單純從政策出發對默克爾的不同評價之外,也有許多來自其他方麵的評價。比如西班牙就有人發表評論稱,現在最令人憂心的不再是歐債危機,而是整個歐盟的走向。自古以來,歐洲就是塊最喜歡內鬥的土地,從百年戰爭、三十年戰爭、內戰到種族戰爭、世界大戰,無疑不是對現在的警醒。從事實上來說,德國已經是歐洲首屈一指的大國,歐盟未來的發展就掌握在默克爾手中,可是看上去這位女士還沒認清楚自己的位置。
對默克爾始終持批評之聲的人認為,德國自統一以來的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歐盟的幫助,而今歐盟出事了,德國也應該慷慨解囊。默克爾則太過注重民意,真正的領導人不應該被民意拖著走,而應該為群眾前進指明方向,帶領群眾向前邁進。
但在德國民眾心裏,默克爾成為名副其實的“Mutti(德語中媽媽的意思)”。早在歐債危機爆發之初,默克爾就對自己的支持者稱“德國將以強大的姿態走出這場危機”。事實上,默克爾兌現了自己的承諾。盡管歐洲乃至全球的經濟都呈現出發展趨緩的傾向,德國的經濟卻始終保持非常不錯的增長速度,失業率一降再降,國內生產總值不斷升高。著名的經濟類權威雜誌《經濟學人》在2012年6月期刊內,將全球的經濟比喻為一艘正在下沉的船,而眾人一致請求默克爾女士啟動發動機。
除此之外,默克爾在歐債危機中嚴格捍衛德國利益也贏得了民眾的好感。在國內民意一度陷入對歐元和援助歐盟的質疑之中時,默克爾兼顧了兩方的意見,一定程度上尊重民意,但在原則性問題上決不被輿論左右。在德國麵臨很可能為希臘等國的債務埋單的危險時,默克爾強硬的姿態讓不少德國群眾放下了心頭大石,她明確地告訴德國人乃至世界,德國的利益不容侵犯,想要動德國納稅人的錢包,除非她死了。
在此之前,默克爾給人的政治印象隻有不苟言笑和穩健作風,若是嚴格一點來說,根本沒有任何鮮明印象。然而,由於此次歐債危機中的表現,德國人大多認為,默克爾就是他們的“媽媽”,就算遇到危機,她也能夠帶領德國大家庭穩定地向前發展。
2012年6月,德國第一電視台對民意的調查顯示,人們對默克爾的滿意程度達到默克爾執政以來的最高位,尤其是在歐債危機中的表現令人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