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穿透歐債危機的巨牆(3)(1 / 3)

2012年3月,歐盟首腦會議召開,除了英國和捷克之外的所有歐盟成員國通過了《財政契約》。《財政契約》全名為《歐洲經濟貨幣聯盟穩定、協調與治理契約》。這部契約的主要內容是各國仿效德國,將肅清財政寫入憲法,厲行節約,擺脫困境。這項要求的主要目標在於讓每個國家都能對其徹底重視,讓每個國民都意識到必須得努力工作走出泥潭。為了監督每個成員國做出的具體努力,因此製定了必須達到預算平衡或者盈餘的要求,否則自動懲罰將啟動,金額大約為該國國民生產總值的0.1%。除非歐盟理事會多數通過不對其懲罰的決議,否則不能停止。

若是以上嚴厲的措施仍不能保證財政的穩定,通過歐洲穩定基金的資金援助就是最後的方案了。

隨後不久,在德國和法國的大力倡議下,大部分歐洲國家又通過了《歐洲競爭力公約》,承擔特殊的經濟政策協調以及趨同義務。這項條約同樣受到“歐洲學期”的監督。

至此,可以說歐洲為應對歐債危機已經做出非常完善的準備,這些措施也在一步步生效。希臘、愛爾蘭等國的財政赤字不斷下降,國債資本市場的情況也進入了好轉期。但是,西班牙銀行和意大利國債融資成本市場又引發了新的問題。

隨著歐債危機進一步升級,人們開始意識到,這並不單純是主權債務危機,而是債務危機、銀行危機和經濟危機的複雜合成體。首先,政府救助措施向市場注入了大量資金,但是銀行手中的政府債券早已貶值得異常嚴重,由此使銀行資產情況進一步惡化;其次,政府的厲行節約讓國家的經濟陷入更危險的境地,由於經濟的倒退,失業人口不斷增加,稅收減少,政府的債務負擔繼續惡化。可以說,這使歐洲大部分國家的經濟麵臨著全麵衰退的危險。

為了應對此次危機,發行歐洲債券的方案被再次提及。但是它再次遭到了默克爾的堅決反對。歐洲債券很可能讓德國政府為這些國家的壞賬埋單,這是一個方麵的原因,默克爾有另一個方麵的擔憂,即有了歐洲債券的幫助,許多國家會因此放鬆各自的經濟緊縮,一旦發生這種結果,整個歐洲都麵臨著前功盡棄的結局,前期的大量投入將會打水漂。

2012年6月二十國集團峰會舉行時,默克爾公開表示:“解決歐債危機不應苛求德國!”6月26日,在德國國內自民黨議會黨團會議上,默克爾麵對發行歐洲債券的提議時,再次強硬表示:“隻要我活著,就不會推行歐洲債券!”默克爾就如同照看孩子的母親,堅決不允許任何嚴重危害到自己孩子的行為。

除此之外,歐洲中央銀行提出了另一套解決方案,即將基準利率降低到0.75%,實行“長期再融資計劃”,以及“無限製地購買主權債券”計劃。0.75%可謂歐洲央行的基準利率曆史最低值。

無疑,這個計劃遭到來自德國內部的抗議,2012年9月,德國中央銀行行長魏格曼就公開表示了反對。他認為,這個計劃中,尤其是其中的第二個計劃,會給德國的經濟帶來非常大的負擔。德國國民也不看好這個計劃。

彼時,正值希臘總理薩馬拉斯訪問德國時期,他向默克爾提出能否減緩縮減財政速度的要求,表示本國國內已經有些吃不消,希望能夠將期限從2014年延緩至2016年。默克爾對此的回應非常曖昧不明,她說必須兼顧希臘和德國人民的共同意願。

但是實際上,彼時德國國內已經對越來越高的救助金額越發不滿,德國本身的經濟也已經連續7個月呈現出收縮狀態,財政部長朔伊布勒已經在研究若是希臘退出歐元區將帶來的後果。除了民眾的呼聲之外,聯盟黨的盟友自民黨、聯盟黨內部基民盟的盟友基社盟,同時表示反對繼續援助希臘,包括基民盟本身也有不少成員要求放棄希臘。即將在2013年迎來大選的默克爾不得不仔細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