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並不影響她繼續為環保出力,但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並不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國家就可以解決的問題,而是需要國際社會共同承擔與解決的問題。2007年6月,八國集團首腦將就“氣候保護的實質性協議”召開會議,默克爾公開表示,她將為達成這一協議做最後的努力,希望各國首腦積極采取行動,達成一個具有約束力的氣體減排目標。
G8峰會是默克爾與德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取得的一次勝利。整個會議的焦點都集中在“氣候變化上取得重大發展”,並沒有提及“美俄關係緊張”等議題。默克爾向全世界展示了她才是這次會議的主導人。會議中八國首腦就氣候變化達成共識,認為溫室氣體排放必須大幅度減少,也會認真考慮歐盟、加拿大和日本提議的“在2050年之前減少50%的溫室氣體排放,全球氣溫升高限製在1.5℃~2℃內”的減排目標。將氣候變化納入聯合國框架下進行也得到參會者的一致同意。
其實默克爾早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就提出過減排目標,歐盟也一致認同這個提議。在G8峰會之前,美國小布什政府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抱有懷疑態度,2001年,小布什以“減少室內氣體排放將會影響美國經濟發展”為借口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正當大家猜測小布什會不會繼續拒絕這次提議時,他卻一反常態,表示會認真考慮,並同意在聯合國框架下確定“後京都協議”。這對於默克爾來說,無疑是個很大的進步。
《京都議定書》中並沒有規定發展中國家的減少排放義務。在G8峰會上,八國的首腦均表示同意將中國及印度列入“後京都協議”,在這次會議上,西方國家達成統一觀點,把矛頭指向了發展中國家。歐盟主席巴羅佐在會上說:“這不是歐洲變暖,而是世界變暖。”
2007年10月,默克爾開始為期4天對印度的訪問,在這4天的訪問中,她呼籲印度多多參與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並表示德國願意幫助印度成為能源使用國家。印度作為新興經濟體,也是主要的汙染國之一,它害怕能源的新規劃影響本國的經濟增長,所以要求工業化國家承擔主要減排額度。印度科學家們表示氣候變化會對南亞產生重大影響,南亞一直以來都是依靠季風降雨和喜馬拉雅冰川融水,如果冰川消退,會影響數百萬居民的飲水問題,也會對孟買、加爾各答等造成嚴重的威脅。默克爾和印度總理辛格在會談後簽署了一份聯合聲明,表示必須尋找應對氣候變化有效而實際的解決方法。
默克爾一直提倡節能減排。不過,2008年12月在歐盟峰會上她改變了這一態度,為了幫助德國企業爭取利益,她似乎忘記了氣候變化、全球變暖等問題,這背後最大的受益者當屬德國的汽車行業。德國經濟部長格羅斯就默克爾的觀點表示,在默克爾眼中,保護環境固然重要,但前提是不影響德國企業的發展,應當實現保護環境與企業共同發展的雙贏局麵。德國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目標是到202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比1990年下降40%,為此德國還花巨資推廣清潔能源汽車與新型建築保溫隔熱材料。
德國的清潔能源技術領先世界,它們希望通過提倡環境保護外銷這門技術,默克爾呼籲國際社會應共同采取行動,解決氣候變暖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在她看來,保護環境的機會不容錯過,這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合作才能成功。
PART 6 縱橫內外:進退有度,維護德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