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武俠小說能夠盛行的一個原因。。
其實當初古龍剛剛開始寫武俠小說,借鑒的也是這個一夫多女的套路,不過老這麼按照套路走,千篇一律的撿秘籍,逢美女,遇高手,傳絕技,最後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最後武林稱王。這些寫多了,估計他自己也煩,感覺不是個事兒。於是,他求新求變,力求寫出自己的風格。他是一個有才氣的人,憑著自己的一股子銳氣,一股子豪氣,終究被他趟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而和他同時代的武俠小說作家們,仍然是不思進取的按照老套路寫作,於是就慢慢的沒落,隨著大眾欣賞水平的日益提高,這些作家們開始一點點的失去昔日的光彩,最後消失於大眾的視線之內。
其實倒不是這些武俠小說作家不想進步,實在是他們本身才氣不足,文筆蒼白無力,作品沒有感染力。
他們本身底子薄,想象力差,寫武俠小說的天賦也不行,在武俠剛剛興起之時,大眾精神生活貧瘠的階段,這些人寫的小說還能勉強入目,但是當人們的整體文化水平上來後,這些作品就不夠看了。
有時候寫小說,是真的是要看天賦的,沒有天賦,縱然文史功底極深,詩詞書畫都有涉獵,寫論文也能寫的四平八穩,可是寫起來他們眼中粗鄙不堪的武俠小說,卻也未必能夠寫出什麼好的作品來。
基於這種大眾普遍喜歡一夫多妻,美女倒追男類型武俠小說的原因,馬奇東的新青年報社開始連載李飛陽的《武林外史》的時候,銷售量並不比大江湖報社報紙的銷售量多多少,甚至某些時候,還不如對方。
就和李飛陽前世的網絡時代一樣,一些世界名著根本就沒人有興趣觀看,嫌看著太累,而網絡小說中幾百萬字的小白文卻是盛行一時,被大部分群眾接受,這些小白文可是比那些幾十萬字,甚至幾萬字的名著要長多了。但是讀者就是喜歡小白文,而討厭那些純文學的作品。
因為普羅大眾就這麼點欣賞水平,他們看小白文要的就是一個“爽”字,這是純文學作品所給不了的。
而此時李飛陽的《武林外史》遠遠沒有於北非的《遊龍戲鳳》令人感到舒爽。
報刊連載一個月後,兩家報社打擂台的消息已經在港城傳的沸沸揚揚,許多港城人們開始買兩家報社的報紙觀看其中的武俠故事,互相比較優劣。兩部作品的支持者和反對者都有,吵吵鬧鬧的沒有休止。但是總體來說,還是《武林外史》略勝《遊龍戲鳳》一頭。
港人的文化水平要遠遠高於同時代的內陸人們,一部作品的好壞他們還是能分得清的。
在他們眼裏,《武林外史》的文筆還是要高於《遊龍戲鳳的,但是在發行量上麵,新青年報社發反而要低於大江湖報社。這點,令馬奇東非常沒麵子,被老對手王振南在公眾場合夾槍帶棒的冷嘲熱諷了幾次,弄得狼狽不堪。雖然最終結果還沒有定論,但是光看銷售量,新青年報社終究還是處於劣勢,這一點令馬奇東的自信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沒辦法,馬奇東幹脆以打理家族企業的借口去了大陸的唐城,後來覺得還得要李飛陽的幫助才能出這口惡氣,他又來到了京城去找李飛陽求助。
而此時的戲曲大賽已經臨近結束,正是各個團體比賽最為賣力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