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北非的《遊龍戲鳳》講述的是一個青年俠客修習絕世武功,一路打怪升級,最終成為武林至尊的故事。期間摻雜著男主角和幾個紅顏知己的一段段狗血的愛情描寫,故事的最後男主將幾個紅顏收到**,一起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這種故事在李飛陽的前世,已經是臭大街的設定,李飛陽在前世除了金古梁溫的武俠小說之外,初次看的武俠小說,就是和於北非寫的《遊龍戲鳳》一樣,都是男主角和女主角中了****毒酒了,或者在山洞裏天寒地凍的互相擁抱取暖啦,等等等等,讓後男女主角就開始發生了親密的關係。然後兩人就成了恩愛的夫妻情侶。
這種武俠設定,在武俠小說的中期,是非常有市場的,這種小說的情節構思簡單,不要求作者有多好的文筆,能把想要表達的意思勉強說出來就行。隻要讀者能夠看得明白,這種小說的設定就有他的市場。
李飛陽前世幼年時期,初次接觸武俠小說之時,根本就分不清武俠小說的好壞,看武俠看的如癡如醉,滿大街的尋找武俠小說來看,隻要是武俠,就會興致勃勃的拿回家裏翻看。
在當時來說,他根本就分不清武俠小說的優劣,甚至有一次去租書,一個是金庸的作品,另一個是一個不知名作家的作品,李飛陽比較了一下,感覺還是那個不知名作家的作品合胃口,便將金庸的小說棄之不顧。
而他挑選的那部不知名人士寫的武俠小說,就和於北非如今寫的一男多女架構的《遊龍戲鳳》極為類似。
武俠小說之所以被正統文學所排斥,就和這類**流武俠小說不無關係。
這武俠小說內容過於低俗,情節也極為生硬,書中的人物隻是一個人名,根本就沒有一個豐滿的形象,一本書看完,書中的人物過幾天就會忘掉,寫這種小說的作者,本身文史功底不行,再寫第二部武俠,還是千遍一律的抄襲前麵那一部的情節設定。人物形象臉譜化,作品內容套路化,文筆沒有一絲一毫的提高,還是那麼“穩健”。這也是傳統文學作家所詬病的事情,不是他們帶有色眼光來看待武俠小說,而是這一類武俠小說確實有點不登大雅之堂,稍微有點文學底蘊的人看了之後,也會搖頭失笑。
但是這種作品,對於底層人民來說,卻是非常受他們歡迎的。
處於社會底層的人們,極少有識字之人,就是識字也就是讀報看信的水平,文學修養,文史功底那是決計沒有的。這些人文化水平不高,精神娛樂稀少,就和前世年幼的李飛陽一般,最喜歡這種低俗的一男多女的武俠故事。這種一夫多妻的情節設定,能深深的滿足他們平日裏的遐想。這使得他們很有帶入感,自己沒有做到事情,書中的主角做到了,對他們來說,那也是一種心理上的滿足。
就像孩子看童話故事,一向喜歡的就是那種幸福大團圓結尾的故事,對於悲劇性結尾的童話,無論寫的有多精彩,大多數孩子們都不會太喜歡。人們總是以一己的好惡來選擇文學作品,這一點和年齡大小沒有多大的關係。
至於文筆?對他們來說,文筆?那是什麼東西?
在他們的認知裏,隻要情節好,看著爽,那就是好的作品!
不要跟他們談什麼邏輯,什麼人性,什麼現實,什麼文筆,我就是看一個武俠故事樂嗬一下放鬆一下自己的心情,你跟我談這些高深的道理,你至於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