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辰的生活仿佛一夜之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在學術上,還是在創業路上,他的步伐都越來越堅定。隨著修理店業務的逐步擴展,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認識到這個在校園中默默嶄露頭角的少年,而他在課外活動中的表現,也逐漸讓人們看到了他的非凡才智。尤其是在技術課上,他已經不再是那個靜靜坐在最後一排的學生,而是積極主動、勇於發聲的佼佼者。陳澤老師的推薦,讓他在學校內部的聲望也迅速提升,校園內不少師生已經開始以他為榜樣,模仿他的創業模式和學習方法。
與此同時,趙辰對創業的興趣愈加濃厚,他不再滿足於僅僅修理電子產品,眼前的市場逐漸暴露出更多的機遇。他觀察到,校園裏有很多學生需要一些電子產品的配件、外設,甚至有些人因為家庭貧困,根本沒有能力購買全新的設備。這些人群,正是他可以利用的潛在客戶。而在這些潛在客戶背後,則是一片空白的市場,等待著一位敢於挑戰的年輕人去開發。趙辰心中有了一個更大的計劃——不僅僅是修理產品,更要在校園內部打造一個涵蓋各種電子需求的綜合平台,讓同學們不僅能夠修理設備,還能購買到價格合理的電子產品。
這個想法一經提出,便引起了李哲的興趣。“你真打算在校園裏做這麼大嗎?”李哲有些懷疑,但眼中又帶著一絲興奮,“這可是一個大市場啊。要是做成了,咱們不隻是小店鋪了,可能是整個學校的電子供應商了。”
趙辰點了點頭,“沒錯,但想法是第一步,關鍵是如何去實施。我已經開始了解一些互聯網代購的模式,未來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平台來進行線上交易,同時提供更快的配送和售後服務。”
李哲被趙辰的遠見所打動。他知道,趙辰並不是那個隻會做一些小生意的年輕人,而是一個有著雄心壯誌和敏銳商業嗅覺的創業者。於是,他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計劃中,幫助趙辰調研市場,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甚至還聯係了一些有經驗的學長和校友,嚐試尋求外部的支持。
隨著創業計劃逐漸清晰,趙辰開始進一步擴展自己在校園內的網絡。除了原有的修理店,他還通過各種途徑聯係到了一些校內外的商家,商討合作的可能。學校附近的一些電子產品零售店,也因為趙辰的名氣和生意逐漸蒸蒸日上,開始主動向他提供貨源和優惠,甚至有的商家願意以批發價供貨,趙辰則在校園內加價銷售,賺取中間差價。這個模式雖然簡單,卻極具可操作性,並且隨著人脈的不斷擴展,他的生意也變得越來越有規模。
一天傍晚,趙辰正在自己的修理店裏整理設備和賬目,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的聲音十分陌生,但聽起來卻格外親切:“你好,我是商學院的王浩,聽說你最近在搞校園電子產品的創業,覺得這個項目非常有前景,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和我聊聊?”
趙辰愣了一下,王浩?商學院的王浩?他頓時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商學院的學生大多具備商業思維和市場洞察力,如果能夠與他建立合作關係,或許能為自己的創業計劃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趙辰心頭一動,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王浩的邀請。
第二天,趙辰按約定來到學校的商學院,見到了王浩。王浩是一個穿著簡潔、言談舉止非常得體的年輕人,看上去比趙辰年長幾歲,眼神中透著一股成熟與自信。他的第一句話便讓趙辰感受到了濃厚的商業氣息:“我聽說你最近在做電子產品的生意,看得出你有一定的市場敏銳度,我這裏有個機會,希望能和你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