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戴安瀾— “馬革而還” 域外死忠第一人(2 / 2)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應美國和英國的請求,中國組建了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

1942年年初,戴安瀾奉命率二○○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

戴安瀾率部趕到同古。同古是一座距緬甸首都仰光260公裏的小城,它扼公路、鐵路和水路要衝,戰略地位十分突出,當然也日軍北侵的重鎮。

1942年3月20日,日軍向駐守同古發起進攻。麵對數倍於己的日軍,戴安瀾馬上召集全師軍官開會。他說:“此次遠征,意在揚威國外,藉伸正義,哪怕戰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為表決一死戰的堅定信念,他於帶頭立下了 “與同古共存亡”的遺書。

經過十多天的激戰,戴安瀾率部奮戰,以少勝多,擊斃敵軍5千餘人,取得了出國參戰的首次勝利。同古一戰,第二○○師以僅9000人的隊伍,竟抗擊兩萬多日軍達12天之久,使日軍遭受了南侵以來的第一次重大挫敗。當時的英國《泰晤士報》報道:“中國軍隊以寡敵眾與其英勇作戰之經過,連日寇也不得為之敬佩。”

1942年4月21日,戴安瀾奉命收複棠吉。24日,大批日寇由泰國、老撾邊境竄入中國軍隊後方進行圍攻,戴安瀾所部陷入日軍重圍,形勢危急,上級急令其突圍回國。戴安瀾率領與他出生入死的二○○師官兵,進入緬北野人山,開始向祖國方向艱苦突圍。

1942年5月16日,大雨滂沱,二○○師官兵突遭日軍重兵伏擊,激戰兩天後,全師傷亡慘重,戴安瀾也身負重傷,血流不止,士兵們用砍下的樹枝做成擔架,抬著他返國。由於無醫無藥,傷口發炎潰爛。26日,一代抗日名將戴安瀾遺恨而逝。

戴安瀾去世後,美國政府向其頒授懋績勳章一枚,戴安瀾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鬥爭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美國總統羅斯福簽署的命令中說:“中華民國陸軍第二○○師師長戴安瀾將軍於1942年同盟國緬甸戰場協同援英抗日時期,作戰英勇,指揮卓越,圓滿完成所負任務,實為我同盟國軍人之優良楷模”。

【英雄無悔】

戴安瀾一生克己奉公,嚴於律己,嚴謹治學,愛護士兵;在從長城抗戰到台兒莊大戰、武漢保衛戰到昆侖關戰役的大小數百次的戰鬥中他總是身先士卒,英勇奮戰;為揚國威、伸正義,他馬革裹屍,含恨殞命域外。他是一位名震海內外的抗日將領,他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民族英雄。將軍已逝,逝水流年,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回憶和緬懷那段曆史,記著這位為人民被譽為“黃埔之英,民族之雄”的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