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彭雪楓—文武兼備的將軍(1 / 2)

【英雄檔案】

彭雪楓(1907~1944),原名修道,中國共產黨將領。

籍貫:河南鎮平人。

英雄曆程: 1922年,入西北軍第十六混成旅官佐子弟學校;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軍大學政委;

1934年,參加長征;

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駐晉辦事處處長;

1938年,先後任八路軍總部參謀處長、新四軍遊擊支隊司令員兼政委;

1939年,任中共豫皖蘇邊區委書記;

1940年夏,任八路軍第四縱隊司令員;

1941年1月,任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政委;

1944年9月11日,在戰鬥中飲彈而亡。

【英雄榮譽】

被毛澤東、朱德譽為“共產黨人的好榜樣”;

被譽為中央紅軍中“優秀的青年將領,模範的政治委員”;

2009年9月,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英雄人生】

一邊打仗一邊辦報的將軍

彭雪楓出生在人傑地靈的中原,年少時曾輾轉於北京、天津求學,曾以優異成績考入北平民國大學中文係,但因無力繳納學費未能入學,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是紅軍中為數不多的一名博學多識將領。

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原大地,新四軍遊擊支隊奉命向豫皖蘇邊敵後挺進。這時,支隊司令員兼政委彭雪楓決定創辦一份報紙與部隊一同出征。他在進行籌備工作時對工作人員說:“不管有多困難,都要把《拂曉報》辦下去,精神食糧比吃飯重要。”

當時辦報之難,是今人無法想象的。買不起調油墨的煤油,就用棉籽油代替。油墨用完了,便用鍋灰調棉子油印報。找不到合適的紙張,就印在當地的土產麻紙上。印完後,油漬斑斑,字跡模糊不清,可當指戰員們看到自己的報紙時,還是興奮不已。就這樣,作為支隊的機關報《拂曉報》終於誕生了。

彭雪楓一直把《拂曉報》當作一支戰鬥隊來使用。為了辦好這份報紙,他一直嘔心瀝血,辛勤培育。他常給報社傳達黨中央的方針政策,分析鬥爭形勢,同大家一同研究宣傳方針、報道策略、版麵安排,乃至標點、裝飾。

彭雪楓對《拂曉報》的要求之嚴如他治軍一樣,發現缺點與錯誤就立即糾正。每期報紙出版後,他都認真地通讀一遍,把寫得好的或有錯誤的稿件用紅筆畫出來,就連標點也不放過。一次,有編輯在報道一位戰士的犧牲時使用了“慘不忍睹”一詞,他就在報上寫了條眉批:“這個班長誠然在戰鬥中犧牲了,但不能形容成慘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