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討一杯溫暖入懷—世間最美的達瓦(1 / 2)

通常,人們是不願意相信一見鍾情的。初見的絢麗會一時炫了人們的眼睛,愛情詩篇的續寫卻需要時間來證明。如果在普通人身上發生,或會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一樁趣事,可是,這樣的故事落在阿旺嘉措命運的軌道裏,平添了一則傳奇。這是他見過的最美好的女孩。

那時,阿旺沒有奢望過,他們的第二次會麵。

燃燈節的到來,給清淨的寺院添了份熱鬧。師兄們盛裝準備,緊張地等著藏曆十月二十五日的到來。

這是為了紀念佛教改革家、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逝世而舉行的活動,這天凡屬該教派的各大小寺廟、各村寨牧民,都要在寺院內外的神壇上,家中的經堂裏,點酥油燈,晝夜不滅。

穿上盛裝的人們群聚在寺院前高誦著六字真言,向佛祈願、磕頭,為宗喀巴誦祈願經。用鬆柏枝焚起的靄藹煙霧,繚繞在村旁的神塔前,禱詞一遍一遍流連在人們口中。龍達在空中拋撒開來的是獅、虎、龍、鵬的風馬。這是是藏族祭天地諸神的煨桑儀式。

煨桑是藏民族的一種宗教祈願禮俗。傳說遠古時候藏族男子狩獵或出征歸來,部族首領、老年人帶上婦女兒童聚在寨外郊野,燃上一堆柏枝或香草,孩子們會把水灑在出征者身上,用煙和水驅除各種汙穢之氣。這種民俗後來在戰爭中更為常見,戰爭中以“桑”祭祀神靈,祈禱族人平安勝利,成為高原先民同神靈溝通的主要方式。人們認為,飄渺的桑煙一路扶搖直上可以直達上天神住處,它可將人間的美味傳遞上去,得到了神的歡喜,可以更好地保佑世間凡人事事如願,平安幸福。佛教傳入青藏高原後,為了立足,糅合了本教和當地民族的一些習俗,煨桑就是其中之一。

按照習俗,男子要騎在馬上為寺院僧人和全村人表演馬術;“鍋莊”是男女青年對村人的獻禮,老人們坐在看台上邊喝酒、聊天,歌手唱祝願歌,由能說善唱的藝人說唱藏族民間長詩、格薩爾王傳,直至圓月升起,人們才扶老攜幼,高唱誦念“六字真經”愉快地回家。

這天宗本也會攜帶家眷來寺院祈福。阿旺心底掠過一絲期盼:達瓦卓瑪會來嗎?

宗本到來的時候,寺院中有小小的轟動,阿旺跟著僧人的隊伍中一路走著,一路偷偷地張望。宗本家的巡邏在身邊來來回回走動讓他高度緊張,他口中念著佛音,心中卻期盼著在宗本家的群流中瞥見熟悉的身影。

人群很快消失在視野外,阿旺什麼都沒有看到。失落寫在他的臉上,如寒霜打過的花蕊。阿旺垂著頭,一步一步退回禪房。厚重笨拙的房門發出沉悶的聲響,一聲“吱呀”,關住了門外的清風,也把他關進無邊的黑洞。他不知道,達瓦早已在禪房等候。

像是電影畫麵的切換,起初是驚訝,歡喜一下子溢出來飽滿在臉上,蓬生了一地光澤。他看到了這個女孩子期盼的眼神,也似乎聽到了她激烈的心跳聲。這是他和她的第二次相見。這樣的相見是短暫的,就像從海綿中擠水,緊緊一抓,水一股腦散漫開來。他們還沒有來得及交談,達瓦就被家仆拉了去。

離開的時候,達瓦卓瑪塞給阿旺一個酥油花。

這種藏族獨具風格的塑品是年輕人傳遞情意最喜好的信物。它淵源於泥塑,和漢族的捏麵人或捏糖人很相近。它用不同顏色的酥油做成,最初是神佛前的供品,後來相沿發展,成為塑造各種題材的藝術品。這種工藝品造型細膩,線條柔圓、色澤鮮豔、形象生動,是青年人極喜歡的一種工藝。

這是他們之間唯一的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