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件很莫名其妙的事情,鄧肯也不知道自己怎麼前一分鍾還對這個人非常厭惡,後一分鍾居然跟他產生了類似愛情的情感。
從那天和鋼琴師一同搭車出去遊賞後,他們彼此便被對方所吸引,總是想要單獨在一起,在溫室,在花園,甚至在泥濘的鄉間漫步。當然,這份感情不會長久,鋼琴師總有一天要離開這裏,而且一去不返。然而這段插曲更讓鄧肯明白了自己不適合過家居生活,因此,秋天的時候,鄧肯離開德文郡,前往美國履行第三次的合約。然後,鄧肯堅定地作出決定,從此要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藝術,她覺得雖然從事藝術工作相當艱苦,但是所獲得的快樂卻比人際關係中所得到的要高出好幾倍。
這次在美國的旅行中,鄧肯不停地請求美國人幫助她建立舞蹈學校。一直以來的富足生活,讓鄧肯感到空虛和絕望。失去了精神上的追求,她無法獲得快樂。
這年冬天,鄧肯在大都會劇院裏,對著一層層包廂裏的觀眾熱烈演說,結果報紙將這段演講冠以“侮辱富人”的頭銜,鄧肯當時是這樣說的:
有人說我曾經說了一些對美國不客氣的話。或許我說過——然而這並不表示我不愛美國。反而是由於我太愛美國了。我以前認識一個男子,他狂熱地愛上一個女子,但是這個女子對他不理不睬,根本不願意和他說一句話。於是,這個男子每天寫一封信去侮辱那個女孩,當她問他:“你為什麼寫了這麼多粗魯的文字?”他回答:“因為我愛你愛得瘋狂了。”
心理學家可能會告訴你這個故事的意義,這種情形或許和我熱愛美國的心情一樣。我當然愛美國,難道我的學校和學生們不是在繼承和發展惠特曼的精神嗎?這種舞蹈,人們稱為“希臘式”,也是源於美國,它是美國的未來之舞。這些動作到底從何處萌生而來呢?它們全部都是源自美國的大自然,從內華達山脈,從濱於太平洋的加州,從偉大的落基山脈,從尼加拉瓜大瀑布。
貝多芬和舒伯特是他們民族的驕傲,我跳他們的曲子是因為他們偉大的作品是被人性所激發出來的,也是完全歸屬於人性的。人類需要偉大的戲劇、音樂和舞蹈。
我們曾經在東部舉行一次義演。有些人告訴我:“如果你在東部彈奏舒伯特的交響曲,沒有人會喜歡它。”
於是,我們舉行了一場不收門票的表演,觀眾們癡癡地坐在那裏,淚水沿著雙頰滾下來,這便是他們內心最真實的表現。東部的百姓正等待有心人去傳播生命、詩歌和藝術。為他們建一座偉大的劇場吧,一座真正的民主劇場,每一個人在裏麵都可以有公平的視野,沒有包廂或露台。瞧瞧頂層那些廉價座區,依你們看來,將人們放到天花板旁,就像蒼蠅一樣,然後要求他們去欣賞藝術或音樂,這種做法正確嗎?
建一座簡單而漂亮的劇院吧,你們不需要刻意去修飾它,免掉一切多餘的裝飾。好的藝術會從人類的心靈裏自然流露,不需要外在的粉飾。在我們的學校裏沒有漂亮的服裝或裝飾品,所有的美都是從心靈激生出來的,你的身體是一個象征,假如我的藝術已經啟發你一些事,我期望你們特別領會到這一點。美可以在小孩子身上找到,從他們眼中的光輝,從他們可愛的動作、伸出來的小手中找到。當他們手牽手經過舞台,你會發現他們比坐在包廂裏的任何女士身上所戴的珍珠還美麗。這些便是我的珍珠和鑽石。除此我別無所求。給孩子們充分的美麗、自由和力量,將藝術獻給渴望它的一般百姓,偉大的音樂不應隻供給少數受過教化的人士欣賞,而應該廣傳給大眾。音樂對他們而言就和空氣、麵包一樣,是生活的必需品,因為它是人性精神上的醇酒。”
這次在美國的旅途中,鄧肯還認識了天才的藝術家戴維·比斯法姆。每當鄧肯演出時,他一定到場,而鄧肯也去聆聽了他的全部歌唱會。他們經常一起用晚餐,唱唱跳跳,非常快樂。
追求與決裂
一年後,鄧肯返回巴黎。她很多年以後依然清楚地記得,當她走進家門時,一個小男孩衝向她,他可愛的臉上,繞著幾縷金色的卷發。當年鄧肯離開他時,他還隻是一個睡在搖籃裏的小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