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鐵血鋤奸
抗日戰爭以前的幾年中,軍統一直特別重視上海地區的工作,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麵是由於中共中央曾設在上海,從這裏領導全國的黨組織進行了多年的革命鬥爭;另一方麵是由於各民主黨派與進步社團以及反蔣人士等,也借助租界的掩護,開展活動。複興社特務處(軍統前身)成立時,蔣介石所交給的兩大任務,一是反共,一是排除異己,以鞏固他的獨裁統治。
早在特務處成立之前,戴笠就派了翁光輝等人到上海開展活動。特務處成立之後,建立了上海區,翁光輝為區長。特務總數在30人左右,一般從事情報收集工作。當時情報的主要來源是依靠由區所直接掌握的“直屬通訊員”。這些人大多是各方麵向戴笠或區長推薦的,有固定的公開職業,與各方麵關係較多,一般都是由區長、書記和交通去聯係,他們開始是兼差,慢慢就成了專業特務。1934年,上海區改由吳乃憲任區長,但是上海區對付中共的工作成效還是很小。1935年秋冬,王新衡接任上海區區長。1937年淞滬抗戰爆發前,蔣介石決定在9月初,建立一支隊伍來對付上海日益猖獗的間諜和漢奸活動。軍事委員會撥款50萬元,成立了“非常時期服務團”,由八十七師師長王敬久負責此事。
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這塊“孤島”對軍統來說意義非凡。一方麵在華界活動的軍統特工碰上風緊的時候,可以隨時撤入租界喘息,另一方麵租界生活消費環境更為舒適,許多漢奸和日本居民經常到這裏活動,甚至把家安在這裏。這裏自然成為軍統特工對其發起攻擊的良好地點。
軍統局在上海建立“上海區”,站長是周道三,它直屬軍事調查統計局,情報工作“行動”一環是由戴笠親自指揮,特務多至千餘人,除了幹迫害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的勾當外,對為虎作倀的漢奸賣國賊也進行恐怖暗殺活動。上海區在戴笠的指揮下,進行了一係列的除奸破壞和情報收集活動。
這時,軍統已在上海開展鐵血鋤奸活動,暗殺了一些大小漢奸,如偽上海市民協會常務委員會主席顧馨一、“黃道會”會長周樹人、偽維新政府外交部長陳籙等,其他如偽上海市財政局局長周文瑞、偽和平運動促進委員會委員長李金標都差點送了性命。從1937年底至1941年底的四年裏,軍統在上海的暗殺行動就有150餘次。1939年2月19日,軍統上海區行動組長劉戈青授命刺殺南京偽維新政府外交部長陳籙是其中最為轟動的事件。
劉戈青,原名劉國興,台灣省雲林縣人。其父劉建寅,世代居住在台灣省雲林縣。日本人占據台灣時期,他聚集了一幫弟兄和日本人作戰,曾殺死6名日軍和警察,自己也身中6刀,大難不死,逃到廈門。1935年,劉戈青畢業於國立暨南大學(時在上海),獲學士學位。1935年夏,他偶然碰到戴笠,在二十八歲那年加入了軍統,被分配到軍統上海區工作。先後在站長王天木、梁幹喬和周偉龍手下工作。一直擔任行動工作。劉戈青的背景與軍統中的大多數同僚不同,他既不是黃埔係的,也沒有什麼老鄉關係,從各方麵看都不是軍統核心圈內的人。可見劉戈青對軍統的忠誠不是派係的產物,而是基於他真正地傾心於戴笠所推崇的俠義之道。
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之後,劉戈青擔任少校隊長在大場附近負責戰場偵察和防範漢奸活動。其間,戴笠在上海策劃了一場和日本老牌特工楠本的特工戰,劉戈青是參加戰鬥的人員之一。1939年2月18日,劉戈青和同伴暗殺了維新傀儡政府的外交部長陳籙,自此英名遠揚。
陳籙,1877年出生,字任先,號止室,福建閩侯人,早年肄業於福州馬江船政學堂,後留學法國巴黎大學,因翻譯《法國民法》成名,1907年獲巴黎大學博士學位。歸國後步步高升,曆任清政府修訂法律館纂修、法部主事、外務部郎中、代總長、駐法公使等職。他也曾在外交史上有過貢獻。1915年,陳籙任駐庫侖辦事大員,與俄國進行了艱苦的談判,迫使外蒙取消獨立,承認中國的宗主權。
1928年後,在上海賦閑,改任律師,1934年曾擔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顧問。1937年上海、南京淪陷後,年已六十的陳籙已經退休。1938年,梁鴻誌在南京組織偽政權維新政府,陳籙不甘寂寞,落水為奸,與梁鴻誌、溫宗堯等人籌組偽維新政府,甘當日本人以華製華的漢奸傀儡,出任其外交部長,地位僅次於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