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連任就職演說——1937年1月20日(2 / 3)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已從思想和精神方麵的成就中獲得了益處。古老的真理得到了重溫,謊言已無人問津。我們向來都懂得,膜不關心他人的自私自利行為,乃是十分糟糕的道德表現;現在我們還明白了這種行為在經濟學上也是十分糟糕的。曾經造成經濟繁榮的人們誇耀那些做法乃是現實可行的。但結果繁榮景象卻毀於一旦,人們於是從中獲得一個信念:不講究經濟道德終究是要付出代價的。我們正開始消除劃分現實與理想的界線,通過這一做法,我們正在鍛造—種威力無窮的工具,以建設一個在道德方麵更為美好的世界。

這種新的認識,打破了人們對追逐世俗名利這類成功的崇拜心理。那些為了利潤而背棄生活的基本尊嚴的人,慣於濫用權力,對此我們已開始感到難以容忍。

在這個過程中,從前習以為常的種種惡劣現象,是不會得到輕饒的。意誌堅強的人們對於冷血狠心的行為,不會輕易表示寬恕。我們正在走向一個感情和睦的時代。但我們也意識到,隻有在心地善良的人們中間,才會出現感情和睦的時代。

基於上述原因,我完全有根據認為,我們所目睹的最偉大變革,乃是美國道德風尚的變革。

在心地善良的人們中間,科學和民主一道為個人提供了一種不斷富足的生活和不斷擴大的滿足。隨著我們道德風尚的變革,以及重新發現我們具有改進經濟秩序的能力,我們就踏上持續進步的道路。

我們現在應當停止前進,調轉頭來背對著前麵的道路嗎?我們能把這個叫做“希望之鄉”嗎?3或者,我們還應當繼續前進嗎?因為有言道,“每個時代都是一場夢,不是在消逝,就是將要誕生。”4

我們在麵臨重大抉擇的關頭之時,聽到了許多說法。“安樂”先生表示要“歇一會兒”,“機會主義”先生則認為“這地方不錯”,“怯懦”先生則關心“前麵的路有多難走”。

不錯,我們已經遠遠地擺脫了那種經濟停滯和灰心絕望的日子。國家的活力得到了維護,人們的勇氣和信心得到了恢複,精神和道德的天地也得到了極大的拓展。

但是,我們目前的成就乃是在異乎尋常的事態壓力之下取得的。處於恐懼與痛苦的刺激下,不前進是不可能的。那種時光是有利於取得進展的。

然而,今天要堅持進步卻更為不易。麻木不仁、不負責任、冷酷無情和自私自利的傾向已重新抬頭。這種繁榮的征象,有可能成為又一次災難的不祥之兆。因為繁榮已在檢驗我們進步的意願能否耐久不衰。

讓我們再一次問一下,我們已經達到了我們在1933年3月4日所憧憬的目標嗎?我們已經找到“幸福河穀”嗎?5

我看到的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屹立於一片遼闊的大陸,享有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這裏的13000萬人民和睦相處:他們正在把自己的國家變成一個與世界各國友好相處的鄰邦。我看到的是這樣一個美國,它能夠證明在民主方式的政府之下,全國的財富可以轉化為廣大人民前所未有的普遍舒適生活,可以把最低生活水平提高到遠遠超出純粹糊口的基準之上。

但是,我們的民主製還麵臨著挑戰。在這個國家,我看到,占總人口很大一部分的千百萬公民,就在此刻仍被剝奪了今天的最低生活水準所要求的很大一部分生活必需條件。

我看到數百萬個家庭收入低微,生活艱難,家庭災難的陰影日複一日地籠罩在他們頭上。

我看到數百萬城鄉居民每天的生活,仍然處於半個世紀以前被所謂的上流社會稱作不體麵的狀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