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俞鑒藝術活動年表暨大事記(1 / 2)

1928年8月,出生於浙江省新昌縣大市聚鎮青壇村。

1933年,5歲,開始跟父親練功、學藝,並隨父親所在寧波“老大鴻壽”戲班,在《濟公傳》《八岔廟》《同惡報》等劇目中串演娃娃生,扮演韋馱、賀仁傑等幼年角色。

1936~1943年,8~15歲,在“老大鴻壽”戲班班主王水鬆的引見下,拜江南著名文武老生王其昌為師學藝,係統學習並掌握了武生行當中的基本功及長靠、短打、箭衣等技藝。其間,12歲時跟隨師傅到無錫、蘇州、舟山等地演出,為拜師後首次登台,開蒙戲有《四傑村》《周瑜歸天》《花蝴蝶》等,在劇中分別飾演餘千、周瑜、薑永誌等人物,被觀眾譽為“小王其昌”;14歲時,應邀在上海大新公司搭班演出長靠戲《長阪坡》《兩將軍》等,短打戲《花蝴蝶》《四傑村》《乾坤圈》,箭衣戲《翠屏山》《殺四門》及《黃天霸》《落馬湖》等劇目。

1944年,16歲,以“小王其昌”藝名隨王其昌在上海“更新舞台”主演上述劇目。當年由於抗戰影響,王其昌演出不景氣,應“老大鴻壽”戲班之邀回寧波,掛牌“小王其昌”在寧波“大世界”京劇舞台領銜主演《乾坤圈》《鐵公雞》《殺四門》《翠屏山》《連環套》《落馬湖》《伐子都》等劇目,受到觀眾熱烈追捧。

1946年,18歲,滿師,隨戲班到溫州演出,主演上述劇目;其後又回寧波演出,增加了《鬧天宮》《金錢豹》《雅觀樓》《四平山》等劇目,首演《安天會》,扮演孫悟空。

1947年~1948年,19~20歲,第三次回寧波演出,改名“俞少樓”,開始以此名在浙江寧海等地主演上述劇目,增加《借東風》《捉放曹》《四郎探母》等老生戲,有意向李少春文武老生方向發展。

1949年,21歲,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兵團三野京劇團,駐地杭州,在杭州大世界演出《乾坤圈》《安天會》《金錢豹》《塔子溝》《雅觀樓》、新編曆史劇《闖王進京》、新編現代戲《大破毒礁島》(根據傳統劇目《螺螄峪》改編)等劇目。前往大成島、小成島、金塘島、登步島等為基層部隊演出。榮立三等功。

1950年,22歲,隨團在杭州參加皖北水災賑災義演,與蓋叫天同台演出,同年到蓋叫天家受教;除上述劇目外,在杭州大世界演出《關羽之死》,赴海島慰問海軍官兵。榮立三等功。

1951年,23歲,隨團調北京,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俱樂部實驗京劇團,在總政排演場演出《鬧天宮》《金錢豹》《乾坤圈》等;當年隨團赴天津演出,在中國大戲院演出《乾坤圈》《巴駱和》。榮立三等功。

1952年,24歲,在北京中和劇院演出《鬧天宮》《金錢豹》《乾坤圈》等劇目;隨團赴安東慰問誌願軍空軍某部;國慶節,在天安門廣場接受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文藝大檢閱,與來訪的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軍隊文工團交流、聯歡。在部隊“文化大進軍”活動中榮立三等功。

1954年,26歲,隨中國人民解放軍歌舞團出訪蘇聯、羅馬尼亞、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主演《乾元山》(即原《乾坤圈》,出國前上級領導決定改名為《乾元山》),獲極大好評,榮獲勳章和獎章;在蘇聯受芭蕾舞劇《睡美人》的啟發,修改了《乾元山》中的部分動作,對《乾元山》進行較大改革。

1955年,27歲,隨中國藝術團出訪越南,團長丁西林,主演《乾元山》,受到熱烈歡迎,《越南人民軍報》載文評論。

1956年,28歲,隨中國藝術團出訪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平壤參加朝鮮主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演出。同年在北京與蘇玉飛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