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上的仁慈“暴君”
很多人說托馬斯·沃森時代的IBM是一個白領農奴製的王國,但是它民主、繁榮。托馬斯·沃森的管理特色可以用4個字概括:仁慈、暴君。而他用這種看似矛盾的管理方法創造的IBM精神和企業文化正在為世界各地的管理者所學習,可以說他是新管理模式的開創者,他的管理思想比與他同時代的人早了半個世紀。
他的仁慈包括很多的方麵。他從不輕易解雇員工,即使是在公司最困難的經濟危機期間也是如此。他還采用了一種現在稱為“終身雇用”的職業保障,因為他認為隻有這樣員工才會在心理上產生對公司的信賴。這種做法也的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極大地增強了雇員對公司的忠誠和獻身精神。他對待男女職工一視同仁,經常關懷職工和下級以及他們的家屬。對待與自己有不同意見的人也是寬宏大量,不計前嫌。任何人都有權直接踏進他的辦公室,對他發牢騷或者提建議,不管提出意見的人職位如何,他都能非常耐心地傾聽。他經常到車間視察,如發現哪位工人工作十分賣力,他會問清楚工人的名字,然後通知他的主管給他加薪。他還經常鼓勵員工樹立自信心,尤其是對推銷員,因為他知道自信心對一個推銷員的重要性。他在公司上下樹立起了“公司的英雄是銷售人員,銷售人員了不起”的信念。為了幫助銷售人員樹立自信心,他給予他們非常豐厚的傭金。當人們問起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的時候,他回答說:“銷售人員應該成為妻子和孩子所崇拜的人,他也有能力成為這樣的人。我不希望他們的母親當被問到兒子做什麼工作的時候感到羞愧,或者裝做不知道。”他非常重視樹立員工的主人翁意識,他認為工人要敢於為自己的工作承擔責任,並從勞動中享受樂趣,在頭腦中形成“我是公司的一部分”的觀念,並且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努力工作。1925年他投資辦了一所培訓和銷售學校。他對學員說:“我們要造就的是認為自己是管理者的人……我們要把‘老板’的觀念拋得老遠。”他還經常鼓勵員工,說隻要努力,通往高層的路是暢通無阻的。事實也確實是這樣,公司的很多高層負責人都是從公司的內部被提拔上來的。
同時,他又是嚴厲而專製的。不過並不是冷漠無情,更多的時候他像一位威嚴的家長,而IBM就是一個大的家庭。因為他曾經做過推銷員,所以他了解人們對這一職業的鄙視。那時的人們普遍認為推銷員是一肚子壞水、整天喋喋不休的無賴,徹夜不眠地在鎮上妓院裏鬼混的家夥。他用自己的方法使這個職業嚴肅化,從而徹底地改變了人們的這個觀念。他要求推銷員們著裝莊嚴,必須身著清潔的白襯衣、領帶和筆挺的西裝,此後這項要求成為IBM的統一的衣著標準。同時他對自己的要求也十分嚴格,處處為員工做表率。他的作風十分嚴謹,每次出現在人們眼前的時候都是衣冠楚楚,充滿紳士風度。他認為整潔的儀表能夠培養推銷員的自尊意識,並贏得尊重。他禁止員工在任何公開場所飲酒,並要求他們學會唱《IBM之歌》及其他稱頌公司領導人的歌曲。
托馬斯·沃森在計算、製表、記錄公司宗旨的基礎上發展出了IBM的員工行為準則,在這個準則裏他同樣把“必須尊重每一個人”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其次是“必須為用戶和未來可能的用戶提供盡可能好的服務”。因為托馬斯·沃森是推銷員出身,所以他對顧客有著特殊的感情。為了更好地為客戶服務,他努力地將IBM建設成為一個“顧客至上”的公司,要求員工的一舉一動都必須以顧客的需要為前提。每年,每一位IBM的經理都要接受40個小時的訓練課程,然後他們再回到公司教導自己的下屬,有的時候還要定期邀請顧客前來一同上課,並對課程的內容提出意見和建議。第三項準則是“所有的工作都應追求最優秀最出色的成績,個人收入不取決於資曆和地位,而是其創造的價值”。他經常鼓勵員工努力學習,在公司內部創辦了《思考》雜誌,鼓勵員工踴躍投稿,並經常親自為其撰寫文章,這份雜誌後來成為IBM公司的象征。
在他的領導下,IBM公司的獨特企業文化和公司職員的價值觀也逐步形成和強化。托馬斯·沃森創立的這套管理模式,就是今天廣為人知的日本式管理模式的前身。
智者的錯誤
托馬斯·沃森的大部分重要決定都是正確的,但他也犯過異乎尋常的錯誤。他賣給希特勒的打孔機,在德國納粹清理猶太人的行動中起到了重要的技術作用。為了促進全球貿易,他在1937年進行了一次途經德國的旅行,並接受了希特勒贈予的一枚納粹獎章,還對媒體說希特勒“親口承諾不會有戰爭”。他的這一舉動被他的兒子稱為“他一生中最大的失誤”。
此外,20世紀40年代,托馬斯·沃森還差點犯了一個幾乎阻礙IBM發展的錯誤。盡管托馬斯·沃森早就意識到了真空管的潛力,可是卻隻把電子產品看做一種附加業務,而不是下一輪技術浪潮。而當時一家名為“雷明頓——蘭德”的公司在計算機領域已處於優越的戰略地位,堪稱計算機產業的最初領袖,在技術上至少領先IBM5年。可是托馬斯·沃森卻頑固地認為,盡管計算機能夠解決所有重要的科學計算問題,可是它的價格昂貴,除了大學、政府和軍隊之外,幾乎沒有人能買得起這樣一台機器。除了這個原因之外,托馬斯·沃森還有一個不能說出口的原因——這股浪潮將淘汰他所深愛的打卡機。然而不久之後的一次全美人口大普查,卻讓托馬斯·沃森改變了觀點,因為美國人口調查局采用了雷明頓——蘭德公司的通用自動計算機,它比IBM的電動式打卡機的統計速度快了將近20倍。這件事之後,托馬斯·沃森還是相當明智地把電子產品方麵的業務委派給兒子小托馬斯·沃森。
1956年5月,82歲的托馬斯·沃森漸漸感到力不從心,於是,他正式將公司交給了兒子們。6月19日,托馬斯·沃森由於心髒病突發溘然長逝。托馬斯·沃森是一個獨特的人物,他一生的經曆無疑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夢”:一個來自美國偏遠鄉村的貧窮的蘇格蘭移民的兒子,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一步一步地從一個不起眼的推銷員成為世界最大企業的總裁。他不僅擁有了自己想要的一切,還幫助美國從一個馬車時代演進到後工業時代,從鄉鎮社會進入到了管理社會。有人說他是一位先知,是後工業社會的締造者,是美國曆史上偉大的社會變革家。他同時也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因為他用自己的理念締造了IBM王國,並且使其綿延了將近百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