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所分《參同契》,並《補塞遺脫》四篇,為九十章,以應陽九之數。外餘《歌鼎器》一篇,本在《補遺》之前,謂其辭理鈞連,字句零碎,獨存於此,以應水一之數。歌日:

圓三五,鼎周圓一尺五寸,中虛五寸。又張隨注雲:此名太一爐法。圓象天,方象地,狀若蓬壺,亦如人之身形。三層,象三丹田也。故三光、五行、四象、八卦盡在其中矣。

寸一分。

厚一寸一分。

口四八,口偃開如金之鍋釜,外唇仰折,周圍約三尺二寸,明心橫有一尺。

兩寸唇。

立唇環匝高二寸。

長尺二,鼎通身長一尺二寸,上水入鼎八寸。

厚薄勻。

通身厚一寸一分,令均勻也。

腹齊二,鼎身腹底通直,令上、中、下等。

坐垂溫。

鼎懸於電中,不著地,懸胎鼎是也。

陰在上,上水鼎以潤下。

陽下奔。

下運火以炎上。首尾武,巳、午是陰陽界分,巳為陽子尾,午為陰亥首,故火武也。

中問文。

巳、午兩向中問,陰陽進退,各得其中,故火文也。

始七十,終三旬。二百六,善調勻。

七十、三旬、二百六十,都合三百六十日,應周天大數也。於其問細意調勻符火,不令失天地之大數。魏公欲諧偶成文,故分而言之也。

陰火白,火數遇陰,雲火白是也。金水得用,故多白少赤化黃芽鉛。

黃芽生於鉛,鉛是芽母也。

兩七聚,輔翼人。

兩七者,後篇雲:青龍處房六兮,白虎在易七兮,下卷八+二章內雲。喻青龍七宿之氣與白虎七宿之氣,合聚神胎,輔翼而生靈汞真人也。綠鼎器立三才,中官為人,故中篇雲:真人潛深淵,浮遊守規中是也。中卷六十六章內雲。贍理腦,定昇玄。子處中,得安存。神室金母,養育水銀真子也。前篇雲:溫養子珠是也。上卷二十章內雲。

來去遊,不出門。漸成大,情性純。

妮女嬰兄,得母安養,又為關撻,鼎器堅牢,元路逃逸,隻在器內上下遊泳,日月數周,漸成純質。

卻歸一,還本原。

始以水母為丹基,水,母複生其水銀,故謂之歸一還元也。

善愛敬,如君臣。至一周,甚辛勤。密防護,莫迷昏。

周年辛勤,細意防護,元致懈怠也。

途路遠,複幽玄。若達此,會乾坤。

丹道幽微,旨趣深遠,若能了達,可謂乾坤入掌,日月在心,無所不至也。

刀圭沾,靜魄魂。

金液還丹,刀圭沾五內,即神鏈氣清,魂安魄靜,更易凡骨,變為真人。

得長生令好生之子,尋究神藥根源而修之勿致誤用雜類也。

審五行定銖分。

凡修還丹火之根源環刻漏,行互用,先究陰陽之情性,審察五行,析別分銖方有所獲也。故曹真人日:金液通神仙行處處有係為物。素非仙人惜。要識真鉛汞,一水與一石。中官先為主,水火係為物。二物為夫婦,夫婦相配匹。百刻達離氣,丹砂從此出。則知金液還丹,非陰陽五行。真鉛真汞,合和成藥,則餘無別徑也。

諦思之,不須論。深藏守,莫傳文。

使研精覃思,勿輕易論之。緘藏於心,若妄以書傳,必遭天譴。

禦白鶴兮,駕龍鱗。遊太虛兮,謁仙君。錄天圖兮,號真人。

丹成之後,功滿德充,膺籙受圖,位居真人,證諸道驗,不其然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