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孤獨就像是影子,如影隨形。可是有光亮的地方才會有影子,即便是孤獨了,但仍有一束溫暖的光照亮著我們,提醒著我們,如果能讓孤獨破繭成蝶,那麼沒有任何害怕可以阻擋。孤獨隻是一種忙碌過程中的沉澱,懂得為人生思考。
一切孤獨的行為,都讓我們措手不及。讓我們變得敏感,變得多疑,變得厭世,變得喪失夢想,喪失動力,喪失追求,我們開始對親密的人愈來愈苛刻,對陌生的人愈來愈疏離,對自己愈來愈感到脆弱。我們被孤獨襲擊,被滄桑湮沒,與世事鬥爭,與衰老對抗。
正因為我們承擔過一個人的孤單,挨過黑夜,扛過痛苦,也曆經得失。麵對孤獨,也沒什麼可以懼怕的,成長總會給予我們一段一個人的孤獨時光,讓我們能有安安靜靜的日子華麗蛻變。成長之前是孤獨,孤獨之後,是重生。蔣勳寫道:“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
不同的年齡段,孤獨是不一樣的。十幾歲時,我是一個自卑內向、不愛與別人交流的男生。下課時,同學都喜歡站在走廊說話,唯獨我,靜悄悄地坐在教室裏,低著頭拿出書閱讀。因此,班上的同學都疏離我,老師給我的評語是:該生學習態度端正,表現乖,但性格內向不合群,望改正。當時我一直認為自己雖然孤單,但並非不合群,而是沒有找到那個值得一起笑得無拘無束的朋友。年少時的孤獨,是必將經曆的單純,沒有太多功利性。
二十幾歲時,我的孤獨自給自足。這時候的孤獨誘因,牽扯太多太多。會因為人際關係、愛情、生活、工作、學業而產生龐大的孤獨感,這時候的孤獨,不像年少情緒化,反而更加理智,更多的是由潛意識衍生出來的孤獨,能控製,能知道孤獨何時來,何時去。想來,也許到了而立之年時,我拿孤獨供奉,雖敗猶榮。
我們常常討論孤獨本身,而忽略了孤獨的誘因。豐子愷有這樣一句話:“既然無處可躲,不如傻樂。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親愛的,不要害怕孤獨,你經曆的酸甜苦辣都要扛過、挨過、挺過來。總有一些片段,一些時刻,孤獨漲潮,泛濫成災,但年輕時的孤獨,恰恰是福祉。不要等到老了孤獨,是一種悲哀。
親愛的,如果不得不孤獨時,不要花費太多時間。你要知道,孤獨其實就是想讓你在這個兵荒馬亂的時代裏努力奔跑時,還能拿出一個人獨處的時間,認真地思考自己的得到與失去,現在與未來。
有一些人,總和孤獨過不去,認為孤獨是恥辱,其實根本不是這樣。我們一生中總有一些時刻需要拿來緩衝快節奏的生活,總有一些憂傷迷茫需要領會,而我們大多時候的孤獨,都是因為沒人陪。不過,這樣的孤獨是讓我們知道,應該趕快找一個人過溫暖的生活。
生活中,無論是誰,都無從逃避孤獨的困擾。有人選擇寫詩歌、日記用來排遣孤獨,而有人喜歡暴飲暴食,邊看電視邊流淚釋放孤獨。同樣因為孤獨,前者的孤獨不爭不鬧;有人選擇坐公交、打電話來擺脫孤獨,而有人喜歡大哭一場,邊流眼淚邊吵鬧釋放孤獨。同樣是因為孤獨,前者的孤獨理智成熟。
孤獨其實是居住在人們內心的一個孩子,你很久沒有照顧他了,他需要你的關心撫慰,需要你與他對話。
如果你獨自一人在外打拚,請記得,不要讓自己活在孤獨的城池中。既然你都選擇離家在外闖蕩,為什麼還要花時間拿來孤獨?擁擠的大城市不會因為你孤獨了,想家了,想有人陪伴而憐憫你的孤獨,相反,如若你深陷孤獨無法自拔,反而會被殘忍的現實打敗。所以,學會好好愛自己。
孤獨睡著了,我們小聲點,不要吵醒他。
我愛的人請你放心老去,以後的日子我為你遮風擋雨
在有些人的家庭中,有這樣一個人,合得來的,他對你噓寒問暖,為你掙錢養家,你無論做什麼樣的決定,隻要是正確的,他都支持。他也許不擅言語,也很少過問你的學習或工作,但他總會在你學習到深夜時,敲你房門問你怎麼還不睡覺,當你下班很晚回家時,開了房門後發現他坐在沙發上打盹,你問他怎麼還不睡覺,他說,我以為你沒帶鑰匙,怕你進不了門,就等你回來。
合不來的,你討厭他,你覺得他憑什麼替代另一個人的位置,你不喜歡他,你難以接受他的存在。他打罵過你,你也恨過他,但不管如何,他也曾為這個家付出過,並且努力地變得讓你喜歡他。也希望你,能接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