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德弗雷斯特

出生地:美國愛荷華州

生卒年:1873-1961年

曆史評價

李·德弗雷斯特發明真空三極管後,電子管才成為實用的器件。三極管及其放大原理的發現,開創了人類電聲技術的先河。

李·德弗雷斯特,1873年8月26日出生於美國中西部愛荷華州。很小的時候,父親帶著全家遷往阿拉巴馬州,接管了一所破產的公理會學校,過著拮據的生活。當地白人社區反對他父親收留黑人上學,十分看不起他們家,所以小德福雷斯特很少與人交往,養成了較孤僻的性格。

孩提時期的德福雷斯特並不出眾,被老師認為是個平庸的孩子。他的惟一愛好是拆裝各種機械小玩意,誌向不大,隻想做個機械技師或者當一名機械工。但他很快就被19世紀末科技的飛速發展所激勵,13歲便“發明”了好幾種小機器。雖然父親希望兒子將來成為一位牧師,但德福雷斯特暗自決定以科學研究作為自己一生的奮鬥目標。20歲那年他考取了耶魯大學謝菲爾德理學院的獎學金,班上的同學都叫他“學校裏最平庸、最神經質的學生”,除了電學、特別是電磁波傳播之外,他似乎對其他事都不感興趣。由於獎學金很少,德福雷斯特不得不經常為別人打工。1899年,他終於獲得了物理學哲學博士學位。

本來,德福雷斯特應該留在大學任教,但有一件事情永遠改變他的人生軌跡。

事情發生在1899年秋,德福雷斯特正在撰寫博士論文《平行導線兩端赫茲波的反射作用》,其內容可能是當時美國所有大學裏涉及無線電的第一篇。在此期間,一年一度的國際快艇比賽就要在紐約揭開序幕,這一屆盛大賽事因意大利無線電發明家馬可尼的來訪顯得黯然失色。《紐約先驅論壇報》連篇累牘的宣傳報道,把馬可尼將要進行無線電表演的消息攪得沸沸揚揚。

那天清晨,馬可尼準時登上了停泊在港口的一艘軍艦,及時地把比賽的消息用無線電報拍發回來。整整5個小時,《紐約先驅論壇報》的總部收到了馬可尼發來的4000多字的新聞報道,使美國新聞記者們大開眼界,歎服不已。

相關鏈接

電子管

電子管是一種在氣密性封閉容器(一般為玻璃管)中產生電流傳導,利用電場對真空中的電子流的作用以獲得信號放大或振蕩的電子器件。在電器中用字母“V”或“VE”表示,舊標準用字母“G”表示。早期應用於電視機、收音機、擴音機等電子產品中,近年來逐漸被晶體管和集成電路所取代,但目前在一些高保真音響器材中,仍然使用電子管作為音頻功率放大器件。

1904年,英國物理學家弗萊明發明了真空電子二極管,這是世界上第一隻電子管。弗萊明獲得了這項發明的專利權。

觀眾簇擁著馬可尼走下軍艦,熱情的人們要求“無線電之父”馬可尼在港口為他們做一次現場演示。德福雷斯特自然也在圍觀的人群中,他大膽走到馬可尼的身後,仔細研究起無線電設備來。馬可尼和藹可親,毫無保留地向青年學生講解了無線電發報機的原理,並且告訴他,由於“金屬屑檢波器”的靈敏度太差,嚴重影響收發效果。正是與馬可尼的這次談話,使德福雷斯特立下了發明創新的宏圖大誌。

畢業後,他首先在芝加哥西方電氣公司實驗室工作,不久便發明了電解檢波器和交流發射機。1902年,他在紐約泰晤士街租了間破舊的小屋,創辦了德福雷斯特無線電報公司,一心一意想要發明出更先進的無線電檢波裝置。同時,他也要以自己的發明,向美國公眾展示無線電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