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有夢想,就有了繼續向前的希望(3 / 3)

夢想是需求的理想化,目標則是需求的具體化。有了一些小目標,在追夢的路上,就會讓自己永遠充滿奮鬥的激情,永不懈怠。

所謂繃緊夢想的弓弦,就是要時時努力奮鬥。

在淩晨4點時,很多人或許還在夢鄉中,可哈佛大學的圖書館中卻是燈火通明,座無虛席。在哈佛,每個人都將學習的弓弦繃得緊緊的。哈佛的本科生,每學期至少要選修4門課,一年是8門課,4年之內修滿32門課並通過考試才可以畢業。

哈佛學生的學習壓力巨大,因為哈佛這所學校實行的是淘汰機製。每年,哈佛平均有約20%的學生會因為考試不及格或者修不滿學分而休學或退學,而且淘汰的這20%的學生的考評並不是學期末才完成,而是每堂課都要記錄發言成績,平均占到總成績的50%,這就要求學生均勻用力,不能有絲毫的懈怠與放鬆。為了能順利通過考試,為了能在哈佛站穩腳跟,哈佛的學子們總是不分白天和黑夜地學習。

如果你經常行走於哈佛校園裏,你就常常能與那些衣著樸素,素麵朝天,基本不修邊幅的學生不期而遇。他們總是邁著匆匆的腳步,一臉緊張的神色。

正因為哈佛的學子們能奮發圖強,不斷地繃緊生命的弓弦,很多人才能譜就華美的夢想詩篇,哈佛才能成為英才輩出之地,才能成為培養精英的搖籃。

人生隻是短暫的一瞬,有夢想的人生是美麗的,能實現夢想的人是幸福的,在有限的生命中,每一個有夢想的人都應該將夢想的弓弦緊繃,千萬不能放鬆。

富蘭克林把每天的作息時間安排列成一個表,自己在何時工作,在何時休息,在何時娛樂等,都有具體的計劃與安排。

下麵就是他一天的作息時間表:

清晨的時間安排:5時至8時。起床、洗漱、禱告。規劃白天的事務。讀書和進修。早餐。

在這段時間裏,他在思考這樣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我這一天將做些什麼有益的事?”

上午的時間安排:8時至12時。工作,切實執行之前訂好的一天工作計劃。中午:12時至14時。讀書,或查視賬目。吃午飯。

下午的時間安排:14時至18時。工作,把未做好的工作迅速完成,把已做好的工作進行仔細檢查,有錯誤的地方立即改正。

晚上:18時至22時。整理雜物,把用過的東西放置原處。

晚餐、音樂、娛樂或聊天。做每天的反省。在這段時間裏,他向自己提出一個能幫助自己反省的問題:“我今天做了些什麼有益的事?”

夜間的時間安排:22時至淩晨5時。睡眠,好好地睡眠。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時不時地感覺日子很無聊,其實,隻要他們將生活與工作合理安排,將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的,每天給自己一個時間表,他們就會感覺生活很充實,而且生活的弓弦也繃得緊緊,做事情的效率也比較高。

很多時候,年輕的我們,總以為實現夢想很容易,不用緊緊繃住弓弦,而要盡情地享受、放鬆,但夢想容不得我們放鬆,絲毫的懈怠都可能導致前功盡棄。

對於有夢想的人來說,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夢想快要實現的時候。可總有人在夢想即將實現的那一刻功虧一簣。所以,心有夢想的人,即使是在快要實現夢想的時候,也要繃緊弓弦。不要以為夢想近在眼前,唾手可得,就可以放鬆自我了。越是在最後的時候,越應該繃緊弓弦,絕對不能有一點鬆懈。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在某些小事情上可以有所鬆懈了,但沒想到的是,卻會因小失大,或者在一條小小的溝中翻船,所以有時,不要因為是小事情就粗心大意,不當回事。在追求夢想的路上,無論什麼事情,都要認真對待。

總而言之,夢想無小事。要實現夢想就要時時繃緊弓弦,就要在關鍵時候不放鬆警惕,在目標觸手可得時,也要繃緊弓弦,那麼,我們就能成為在藍天中飛翔的雄鷹,就會在夢想的天空,不斷撐開美麗的翅膀,會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低頭不懦弱,是睿智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麵花。”大雨之後,櫻花低下它高昂的花骨朵;炎炎烈日下,禾稻垂下它筆直的頭顱;豐收在即的時節,果樹彎下它沉甸甸的腰肢。天地萬物,很多時候,都需要低一下頭。

低頭即謙卑,是一種處世策略,更是有夢想的人必備的美德。有這種美德的人多能低調處世,多能事業有成。

有夢想的人,時時需要低調做人。低調做人是為人處世的黃金法則。低調做人就是在心態上要低調,有成績時,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一個人要想實現自己的夢想,就要在應該低頭時低頭,在應該謙卑時學會謙卑地處世。

漢代學士張良是一個有夢想的人,也是一個有謙虛美德,遇事肯低頭的人。

一天,張良來到一座橋上,遇到了一個衣衫破舊的老人。

張良並不認識老人,可當老人走到張良身邊時,竟然脫下腳上的破鞋子,扔到橋下去,然後,吩咐張良:“去,年輕人,把鞋給我撿上來!”

張良當時感到莫名其妙,可是他看到老人一大把年紀了,就隻好下橋給老人撿回了鞋子。

可讓張良不解的是,這老頭竟然把腳一伸,對他說:“給我穿上!”

此時,張良已有些生氣,但他想了想,還是決定幫忙幫到底,於是便跪下身來幫老人將鞋子穿上了。

老人穿好鞋,跺跺腳,就趕路去了。正當張良糾結這老人連一聲道謝都沒有時,老人又轉身回來了。他對張良說:“小夥子,我看你是可造之才,這樣吧,5天後的早上,你到這兒來等我。”

5天後,張良依約而來,可老人先他而到,怪他遲到。臨走,老人對他說:“還是再過5天,你早早地就來吧。”

5天後,張良在半夜就摸黑趕到橋頭,比老人早到了很長時間。老人十分開心,並送給了張良《太公兵法》一書。

之後,張良精心研讀此書,終成一代軍事家,為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勳。

關鍵時刻,張良能低頭給老人撿鞋子,能低頭做人,得到了《太公兵法》,並通過學習,掌握了豐富的兵法知識,成為一代軍事大家,成就了一番大事業。由此看來,一個人是否有低調做人的智慧,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

曾看過一則新聞,說是有一所學院,要求學生對老師行跪拜禮。這一新聞引了發網民爭議。其實,學院要求學生對老師低頭,行跪拜禮,與古代儒家的行為非常相似。古代的儒家,在學子入學時,總是先讓他們叩頭拜師。這樣做的初衷,無非是讓學生對老師有敬重之心,對學習有謙卑之心。

有人說:“人生難逃低屋簷,亂世繁兀惹人煩。寬容大度求生存,能屈能伸最坦然。”這其中的能屈,就是指肯低一下頭。

有人問蘇格拉底:“你是天下最聰明的人,那麼你說天與地之間有多高?”

蘇格拉底毫不遲疑地說:“三尺!”

那人十分不解地反問:“我們每個人都有五尺高,天與地之間卻隻有三尺,那豈不是要戳破蒼穹?”

蘇格拉底笑著說:“所以,凡超過三尺的人,要想立於天地間,就要學會低頭呀。”

很多人認為,遇事情時如果低頭,是懦弱的表現。其實,有時,你低一下頭,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通往夢想的路上,有各種各樣的困境與挫折,有各種各樣的誘惑與陷阱,如果不懂得低頭,就看不清腳下的陷阱,就不知道自己的足跡是彎還是直;如果不懂得低頭,總是昂首挺胸,心高氣傲,勢必會處處碰壁。

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那時,他年輕氣盛,習慣了抬頭挺胸地走路。那天,當他邁著大步進門時,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門框上。

出來迎接他的前輩,見他撞得非常痛,就對他笑笑說:“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拜訪我獲得的最大收獲。一個人不能總是抬頭挺胸地走路,該低頭時就低頭。這就是我要告訴你的事情。”

低頭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絕境中,我們稍微低一下頭,或許就能絕處逢生,之後的人生路會更精彩。

低頭不是畏縮不前,不是自暴自棄,而是一種迂回前行的策略。夢想的舞台很大,有時,我們要把自己放低一些,把奮鬥的目標看高些,在夢想的路上,有大起大落時,要能屈能伸。遇到挫折時,要學會養精蓄銳,蓄勢待發,在該低頭時就低頭,從而巧妙地避開叢生的荊棘,在夢想的路上重新出發。

在通往夢想的征途中,有競爭和角逐,有各種打擊和困境。這時,需要百折不撓、矢誌不移,要堅定不移地埋頭走下去,不浮躁,不冒進,隻踏踏實實地向前。當你麵對各種打擊和困境時,不妨稍微低一下頭,不妨學會認輸。當自己遇到強大的對手時,就要用低頭來避開鋒芒,或許,當你再抬頭時,就會看到最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