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相見恨晚(1 / 3)

楊小狼並不信潘惟正的話,他不覺得與這些紈絝子弟交往的潘惟正能好到哪裏去。

“我是指真正可以交心的朋友。”潘惟正微微一笑,“酒肉朋友不算。”

楊小狼有些鬱悶,為什麼自己不用說話,潘惟正卻總是能知道自己在想什麼。

潘惟正又補充道:“其實必興和光扆都是正直之人,我很喜歡他們;曹大哥穩重方正,也令人敬佩;就連賀令圖,他雖然行事浮誇,品性有些瑕疵,但也是個能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軍人,並非隻喜歡靠外戚的身份混日子。隻是在很多事情上,我與他們觀點並不一致。他們都有自己的家族利益,都有與自己骨肉相連的兄弟,又怎麼可能互相成為真正的朋友?”

楊小狼瞥了眼潘惟正,心道你自己也是代表潘家的利益,也有親生的大哥、二哥,自己處不好手足關係,還怪裝別人有兄弟了?

潘惟正看見他眼神,伸手使勁在他額頭一彈:“你這個精明的小壞蛋,一定在想我的身份了。又不是所有人都生來與家族中人保持一致,不然何來叛逆一說?比如你就是個與家人格格不入的怪胎,否則也不會在我這裏了!”他從桌上找出一本奏章,遞給楊小狼,正色道,“你可以看看,這是我本要呈給陛下的奏章,但是被父親攔下了。”

楊小狼揉著發疼的額頭,沒好氣地拿過那奏章,心想他倒要看看潘惟正是不是因為水平太差,他爹怕丟臉才攔下的。豈料一讀之下,他就驚訝了。飛快讀完之後,他提起筆寫字:“這真的是你的想法?”

原來潘惟正的奏章中,不但痛陳晉、絳二州百姓遭受契丹人劫掠之苦,質疑趙匡胤的做法,而且對趙匡胤此次用兵提出了異議。最後他更是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認為北漢本不足懼,何必耗費兵力一定要先行攻下。既然攻擊北漢時,忌憚契丹來救,為何不釜底抽薪,幹脆兵指契丹,從根本上解除心腹大患?隻要北上爭雄,將契丹逼退,切斷太原與北方的聯係,則北漢不攻自破,宋軍便能不費一兵一卒將之納入版圖了。

楊小狼甫一穿越到這個世界,遇見的便是潘惟正作為敵軍對他和楊三郎窮追不舍,又見他三番兩次出入太原,表現積極的很,以為他如此賣力,定要拿下太原才肯罷休了。作為一個過慣了天平盛世的現代人,本來便怕戰火牽連,剛穿越時,他才屢次嚷嚷要投宋,惹得家人當他蠢貨。後來發現北漢內部傾軋殘酷,父親劉繼業拖家帶口十幾人,的確無法說降便降,也就不提了。忽見潘惟正居然建議不打北漢,實在又驚又喜。

潘惟正道:“這當然是我的想法,雖說北漢劉氏是沙陀人,然而治下百姓都是漢家子民,何忍相殘?而況太原又不能一舉拿下,平白消耗了實力,倒讓契丹坐收漁利。打仗就是扔銀子,南方那些國家,個個肥得流油,軍隊又弱,一打就能讓汴梁的金庫多出好幾間。北漢國小地貧,就算最終破城,又能給帶來多大好處?”

楊小狼好歹讀了幾個月的書,漲了點見識,他感覺潘惟正說得有理,也不由點頭讚同。但他隻高興了一瞬,忽想到這奏章已被潘美攔下,根本沒可能遞上去,又怒道:“你拿送不出去的奏章給我看有什麼用?”

“讓你高興高興啊!”

“去死吧!”楊小狼的字力透紙背。

潘惟正看他一眼:“雖然小孩子都有忽喜忽怒的毛病,還是勸你謹慎措辭,對我這樣極力維護太原的人,你理應減輕敵意。本來我也是一心讚成攻下太原的,直到經曆這次自動撤軍,又親眼見到契丹的軍隊,這才改變看法。我記得你一直就想歸降大宋,將來你回家之後,最好繼續設法說服家人盡早投誠,還可以保住富貴。北漢國主對內殘暴不仁,對外膽怯懦弱,不是可信之人,你的父兄都太忠直,就怕最後反被皇帝那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