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剝落鏽斑:往者難諫,來著可追
“以往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真正上進的人就應當有這種“昨死今生”的毅力與勇氣。須知,每個人的身上都有瑕疵,可能還在不斷增多,這並不可怕,隻要你能夠正視並努力剔除,這樣,每日的自己都是涅槃後的鳳凰,日臻完美。
1 精神懈怠是大過
一切罪惡過錯皆由懈惰中來。
——《談習氣》
一個罐子有了裂縫,不及時修補,縫隙就會越來越大,最後罐子就成了碎片。一個人,也是如此。梁漱溟先生說:精神不振,這是最了不得的事。所謂的精神不振,就是看到了自己可能產生錯誤的地方,卻不願意去理會,敷衍了事,日子久了,就成了習慣,像泥淖一樣把人困住,梁先生認為最讓人精神不振的,就是習氣。
在習氣的作用下,原本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錯,也會悄悄滋長起來,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後會釀成自己都無法控製的大錯。莎士比亞曾說過:“馬,馬,一馬失社稷!”說的就是因為一次懈怠而導致的敗局。
1485年,英國國王查理三世和裏奇蒙德伯爵享利作戰,這場戰鬥將決定誰統治英國。
開戰的那天早晨,查理派了一個馬夫去準備自己最喜歡的戰馬。
馬夫對鐵匠說:“快點給它釘掌,國王希望騎著它打頭陣。”
“等一下,我前幾天給國王全軍的馬都釘了掌,現在我得找點兒鐵片來。”
馬夫有些不耐煩了,他叫道:“國王的敵人正在逼進,我們必須在戰場上迎擊敵兵,有什麼你就用什麼吧。”
鐵匠埋頭幹活,從一根鐵條上弄下四個馬掌,把它們砸平、整形,固定在馬蹄上,然後開始釘釘子。釘了三個掌後,他發現沒有釘子來打第四個掌了。
“我需一兩個釘子,得需要點時間砸出兩個。”
馬夫急切地說:“我聽見軍號了,你能不能湊合?”
“我能把馬掌釘上,但是不能像其他幾個那麼牢實。”
“能不能掛住?”馬夫問。
“應該能,”鐵匠回答,“但我沒把握。”
“好吧,就這樣,”馬夫叫道,“快點,要不然國王會怪罪到咱們頭上的。”
兩軍交上了鋒,查理國王衝鋒陷陣,鞭策士兵迎戰敵人。“衝啊,衝啊!”他喊著,率領部隊衝向敵陣。遠遠地,他看見戰場另一頭幾個自己的士兵退卻了。如果別人看見他們這樣,也會後退的,所以查理策馬揚鞭衝向那個缺口,召喚士兵調頭戰鬥。
他還沒走到一半,一隻馬掌掉了,戰馬跌翻在地,查理也被掀翻在地上。他環顧四周,他的士兵們紛紛轉身撤退,敵人的軍隊包圍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