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有自信,故樂觀
我是對中國前途充滿了希望,絕對樂觀的一個人。我胸中所有的是勇氣,是自信,是興趣,是熱情。這種自信 ,並不是盲目的、隨便而有的;這裏麵有我的眼光,有我的分析和判斷。
——《言誌》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說,如果不是因為有東風相助,周瑜怎麼可能建立這般偉業呢?恐怕早被曹操所俘虜。言下之意,曆史的成敗有太多的偶然存在。但是試想,如果周瑜沒有對天時的研究,如果他不知道有東風可以相助,又如何會去製訂這個時人看來不可能成功的計劃呢?中國的曆史也就少了一段火燒赤壁的傳奇。他那份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瀟灑,並不是心存僥幸的故弄玄虛,而是一種自信的從容和瀟灑。
自信是需要有底氣的,梁漱溟先生就一直保持著這種自信。當中國社會依然在一片混亂中蒼黃莫辨時,他相信縱然現在碎石淩亂、塵土漫天,但是這一切都能夠被抹去;把這些都整頓幹淨之後,就能夠看見國家前進的鐵軌。他也沒有妄下斷語。從曆史整體的大趨勢和當時中國社會各種主流力量分析,曙光隱約模糊,但是依然可見。梁漱溟先生就是捕捉到了這抹曙光,所以才能如此樂觀自信。
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都是唐玄宗開元年間的著名詩人,三人齊名,隻是王之渙流傳的詩歌沒有王昌齡、高適兩個人的多,他們的交情頗好。
有一天,天意微涼,三人約好去酒樓賒酒小飲。把酒對飲之際,有梨園掌管樂曲的官員帶著十多個弟子登樓宴飲。他們有意回避,就躲在黑暗的角落裏,圍著小火爐,且看她們表演節目。沒過一會兒,又上來四位漂亮而妖媚的梨園女子。很快,樂曲奏起,演奏的都是當時有名的曲子。
這三個人低語約定道:“我們三個在詩壇上都算是有名的人物了,可是一直未能分個高低。今天算是有個機會兒,可以悄悄地聽這些歌女們唱歌,誰的詩入歌詞多,誰就最優秀。”
一位歌女首先唱道:“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聽完就用手指在牆壁上畫一道,說:“我的一首絕句。”
隨後一歌女唱道:“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台何寂寞,猶是子雲居。”
高適伸手畫壁:“我的一首絕句。”
又一歌女出場:“奉帚平明金殿開,強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王昌齡又伸手畫壁,說道:“兩首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