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2月,凡·高受印象派光色畫法的影響,同高更結伴同行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寫生作畫,長達一年之久。這是他藝術風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時期,南國的強烈陽光和陽光照耀下的市鎮、田野、花朵、河流、農舍和教堂,使他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高喊:“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由於學了他們的用色方法,他的調色板變得亮暢了。此時,他也意識到自己正在獲得一種效果,因而重複一種主題,不斷地畫下去。他最愛用黃色和藍色(他的黃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輝煌,藍色也藍得深不可測)。

凡·高自學習印象派畫家的光色畫法以後,他的畫比以前明亮了,也漂亮得多了。畫麵色彩強烈,色調明亮。因此,人們稱他為“後期印象派”,但凡·高比印象派畫家更徹底地學習了東方藝術中線條的表現力,他很欣賞日本葛飾北齋的“浮世繪”。而在西方畫家中,從精神上給他更大影響的則是倫勃郎、杜米埃和米勒。

後來,他和高更同印象主義的觀點發生分歧,卻同時對表現主義或者象征主義發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曾經有過建立“南方印象主義”或者“印象主義分離派”的打算。後來因為二人的關係惡化,高更離去,凡·高在發生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之後精神逐漸分裂。因此,他們沒有結成任何團體。

1890年,經過聖雷米的德莫索爾精神病院的長期住院治療,病勢稍有好轉後,凡·高於1890年5月21日,在其弟弟提奧的安排下,遷往瓦茲河畔的奧韋爾,並請了一位名叫加歇的醫生予以照料。他勤奮作畫,作有《加歇醫生肖像》《奧韋爾的教堂》等。但是,1890年10月27日,在同加歇醫生發生爭吵之後,凡·高突然開槍自殺,結束了自己短暫的生命。

凡·高全部傑出的、富有獨創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後的16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調常是低沉的,可是後來,他大量的作品即一變低沉而為響亮和明朗,好像要用歡快的歌聲來慰藉人世的苦難,以表達他強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國評論家說:“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簡單、最普通的東西,這就是太陽。”他的畫麵上不單充滿了陽光下的鮮豔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去描繪令人逼視的太陽本身,並且多次描繪向日葵。為了紀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畫了一幅《陽光下盛開的桃花》,並題寫詩句說:“隻要活人還活著,死去的人總還是活著。”

凡,高一生留下了豐富的作品,直到去世之後才逐漸被人們所認識。這些作品中作者突出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現,“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躍和扭動。”這樣的藝術對20世紀表現主義影響甚深,特別是蘇丁和德國表現派畫家,從凡·高的作品中吸取了不少重要的原則。

——傳世佳言——

凡,高說:“厄運助成功一臂之力。”

凡,高說:“藝術的內涵,是多麼的美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