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蒙克
出生地:挪威雷登
生卒年:1863-1944年
曆史評價
蒙克是具有世界聲譽的挪威藝術家,西方表現主義繪畫藝術的先驅。
蒙克,1863年12月12日出生於挪威雷登,在克裏斯蒂安尼亞長大,是畫家雅各布·蒙克和曆史學家彼得·安德烈·蒙克的親戚。蒙克的母親勞拉在1868年死於肺結核,母親死後小蒙克由父親克裏斯蒂安·蒙克單獨撫養。蒙克的父親患有精神病,他向他的孩子們灌輸了對地獄的根深蒂固的恐懼,他一再告訴他們,如果他們在任何情況下,以任何方式犯有罪孽,他們就會注定被投入地獄,沒有任何寬恕的機會。父親在蒙克青年期去世(1889年),另外一個兄弟和蒙克最喜歡的姐姐蘇菲在1877年也死了。蒙克的一個妹妹在小時候就被診斷為患有精神病。蒙克自己也體弱多病。蒙克的五個兄弟姐妹中隻有安德烈結過婚,但在婚禮後不過數月也死了。
相關鏈接
“蒙克搶劫事件”
某日,數名蒙麵持槍劫匪闖入了挪威奧斯陸的蒙克博物館,當著眾多參觀者的麵,搶走了著名挪威畫家蒙克的兩幅名畫,然後坐汽車逃之夭夭。兩幅被搶名畫包括蒙克最著名的作品《呐喊》,及《聖母像》。此事件讓全世界的藝術愛好者感到震驚。
眼看著身邊的雙親和骨肉兄弟接二連三地不斷死去,這對蒙克的精神打擊是很厲害的,一個悲痛尚未過去,另一個悲痛接踵而至。這已經超過了精神打擊,而是到了深度精神折磨的程度。死亡的殘酷烙印永遠地刻在了蒙克年輕而敏感的心靈深處,當年蒙克的心態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蒙克的作品壓抑又悲觀的原因了。蒙克後來說:“病魔、瘋狂和死亡是圍繞我搖籃的天使並且他們伴隨我一生。”
1879年,蒙克為成為一名工程師而進工學院念書。然而,頻繁的患病中斷了他的學業。1880年,蒙克為了成為一名畫家而離開工學院。1881年,蒙克考進了奧斯陸皇家藝術和設計學院,他的老師是雕刻家朱利厄斯·米德爾頓和自然主義畫家克裏斯蒂安·克羅格。1885年,蒙克前往巴黎。他的作品開始顯示出法國畫家的影響:一開始是印象派,接著是後期印象派,然後是新藝術造型。蒙克的繪畫盡管風格上是後期印象派的,但在主題上卻是象征派的,蒙克的繪畫內容在於刻畫內心世界而不是外在現實。
1892年,蒙克應邀參加柏林藝術家聯盟在11月份舉行的畫展。蒙克的繪畫成了苦澀的爭論對象。畫展在一星期後結束。在柏林,蒙克成了一個國際圈子裏的一員,裏麵有作家、藝術家和評論家,包括挪威劇作家亨利·易卜生,和瑞典戲劇家奧古斯特·史特林堡。
在1892年至1908年間,蒙克的大部分時間在巴黎和柏林度過,他在銅版畫,石版畫和木版畫上出名了。在世紀之交期間的柏林,蒙克開始用新的素材(照相、石版印刷和木版畫)憑記憶來複製他過去的作品。1908年秋,他的焦慮變得深刻並在丹尼爾·賈可布遜博士的診所住院接受治療。醫院裏施行的休克療法改變了他的個性。1909年蒙克回到挪威,更多地表現出對大自然的興趣,他的作品變得更富於色彩,減少了悲觀的成分。在納粹統治期間,蒙克的作品被貼上了“頹廢藝術”的標簽,從德國的各個美術館撤了下來。這對(反納粹主義的)蒙克來說是很傷心的,因為他把德國看作為他的第二祖國。
在蒙克的畫家生涯中,他多次改變他的藝術風格。在19世紀80年代,蒙克是自然派和半印象派。1892年,蒙克樹立了具有他自己特征的綜合派原始畫風,在此色彩成為一種象征,一種具有承載功能的元素。19世紀90年代,蒙克傾向於選擇景色較淺的作畫空間,他經常把畫中的人物安置在前台。蒙克一直想表現人物的內心和心理狀態,出現在他畫中的人物做出一種能最形象地表現這種狀態的姿勢,這種安排給蒙克的畫帶來一種好像人物、空氣、記憶、動作和時間在一刹那全被凝固了的感覺,那也許正是人物的內心活動達到頂峰的一瞬間。蒙克所畫的人物猶如一出舞台劇的各個角色,很可能每一種特定的姿勢代表一種特定的情緒,類似於某種身體語言。由於蒙克所畫的人物都承擔著表現一種特定心理狀態的使命,所以他創造的男人和女人不是現實的。蒙克堅稱,印象派並不適合於自己的藝術。蒙克對描寫現實的任意一個斷麵不感興趣,他所要描寫的是那種充滿了情緒內涵的,具有巨大的傳神力的狀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蒙克殫精竭慮地構思,他的作品創造了緊張的氣氛。
蒙克在他過80歲生日後一個月的1944年1月23日,於奧斯陸附近的艾可利與世長辭。
——傳世佳言——
我們將不再畫那些在室內讀報的男人和織毛線的女人。我們應該畫那些活著的人,他們有呼吸、有感覺、遭受痛苦、並且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