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小芽深知,汴京中有朝廷,也有江湖,江湖之中,仇怨,糾纏,今日我砍你一刀,明日我殺你一人,無數的爭端,朝廷需要一個江湖來平衡,所以朝廷會構建一個屬於朝廷的江湖。所有的地方都要插手,所有的人都要擺控,兩敗俱傷,兩相平衡,這是少時越小芽師父為她所講的策。朝廷平江湖之策,也是江湖自取滅亡之法。江湖需要自由,不需要朝廷的掌控。這個道理,江湖中的人都懂,隻是赤誠之心很少,追名逐利者甚多。
而眼前的這個男人是山丘閣的少閣主,汴京兩大江湖勢力,來了這汴京有些實力的江湖人都會拜入這兩家的門下,越小芽不理,他們便是要找上門來。以錢財、權勢賄賂之,如若不從,便用錢財、權勢脅迫之,如若再不從,便挑了手腳筋,廢了這一身的武功,越小花曾經便是這樣,不肯屈從,得罪了他人,手腳筋盡斷,內力被人下毒全廢,從此這一生不能再習武功刀法。
如今汴京兩家對立,一家山丘閣,一家流風回雪樓。
越小芽不像越小花那般,越小花的眼睛容不下黑暗,背叛,虐打,不公,陷害,可越小芽知道,它們隨時存在。要學會偽裝,要學會接受,才能看的開,不至於自己被困於此。
他身穿一襲紫色寬袍,僅用一根玉簪將頭發定住,眉眼濃墨如黑,薄薄的嘴唇帶著傲慢的笑意。
於是,越小芽笑皺了臉,市儈的挑起銀袋,說道:“何德何能得宣公子的抬愛,這錢太多了,小人從未見過那麼多的銀錢,快讓我數數。”越小芽笑的牙都歪了,恭敬的朝那位宣公子一拜,愉快的說道:“不知公子要與我做什麼生意?”
“我的畫丟了,那畫不算是價值連城,卻也是難得珍貴,有賊人闖入偷走了我的畫,你幫我找到,賞錢還有。”宣公子將衣袖中的銅錢灑了一地,越小芽急忙跪下去撿那些銅錢,宣公子看的有趣,生在權財鼎盛之家,看多了這樣的人,到了如今也覺得有趣,這讓他又想起了曾經的那個不識好歹的女子,那女子偏生的貌美如花,又潑辣無比,本想著據為己有,結果那女子砸他宅院,把他打的狼狽不堪,要不是他求了殺神一刀,他早就飲恨西北了。殺神一刀將那女子打的手腳筋盡斷,那女子也不願投降,最後被他扔到了大街之上,再之後他就不管了。
宣公子將手上的折扇扔到了越小芽的身上,翹起二郎腿,翹著蘭花指整理自己的衣袍,得意洋洋的說道:“真是不知道你們這些女人,拋頭露麵,都怪你們女人出挑,顯得男人不行,這才是無數婚姻的悲劇根源。”
越小芽心中怒罵他,表麵也擺著諂媚的樣子,“公子說的是。”
宣公子信步向外走去,越小芽扭頭看著他的背影,越小芽以內力催動手中的白粉,細細密密的附著在他的身上,宣公子宣惑星,極其喜愛麵子,每次出行要數十人抬著他,行人側目,不知今日的喜愛麵子會不會令他將麵子全丟了。
越小芽看去外麵的日光,心中暗道,缺了點。
於是,她走出破廟,輕功一使,便踏上房屋,隱匿於房屋之間,眾人都無知無覺,她跟著宣惑星,從口袋中掏出了一塊透明的水晶體,陽光一射,宣惑星的渾身便著了火。
人群熙熙攘攘本想著看宣公子的風光,不成想,看了一場無常的笑話與春光。
越小芽不聽這人群的話,衣裳著火也會被撲滅,宣惑星損失的隻有名聲,不過,他在乎的也隻有名聲與富貴。
越小芽急忙跳下屋簷,快步逃離。
“大混蛋,燒不死你,也把你的衣裳全燒了,你要臉麵,我就把你的臉皮撕爛。”
越小芽這事做的雖說是極為隱秘,可卻難保不會懷疑到她的身上,她可不想得罪宣惑星,索性,他定會察覺出來白磷,也會察覺這晶體,白磷易得,這晶體放入殺神一刀門下弟子的身上便是極好。晶體難得,偶然得之,稍一展露,便會後患無窮。
更何況,越小芽進京並未隱藏身份,在瓦舍的刀法顯露,寸步門下寧無相最後一位親傳弟子,寸步門獨步西海,這樣的身份在汴京不算低。
想來,山丘閣定是與殺神一刀起了衝突,才會尋她來做事。初來汴京,未結交任何人,又是遠在天邊的寸步門弟子,宣惑星才會把差事交給她。昔日,是殺神一刀因越小花一事與寸步門交惡,山丘閣不過是個引子,山丘閣與寸步門不算交惡,也不算多有聯絡,如今,也算是個拋磚引玉。山丘閣在向寸步門拋出橄欖枝,他們想要贏得寸步門的支持。
山丘閣宣家這幾年,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江湖人都不服他,朝廷看到他失了江湖的心,也便不會再多加看重。不過這宣貴妃在後宮中的位置極重,生有二子,一子成年,一子還在繈褓之中,這個人很難對付。
越小芽心中暗道,估計,是和皇位之爭有關。
還算年輕的皇帝與已經長大的皇子,挑撥之下,多生嫌隙。
不過越小芽這個人可不是知難而退的,顛了顛手中的錢袋,吹著口哨,歡快的說道:“本姑娘這就幫你找這幅畫。”
這汴京最神通廣大的是乞丐,打聽消息,走街串巷,幾枚銅錢,小芽便知道前後緣由,宣惑星丟了的那幅畫並不出名,隻在詩會上展出過幾回,但都是陪襯,越小芽不懂,不算是多麼名貴的畫,如今幾番波折又是為何。
這畫名為明月夜,乃是唐朝胡玉樓舞女明月所作,那舞女說來也算是傳奇。十二歲的她見過大唐的富貴與繁華,她的母親是胡女,她的父親是大唐人,可惜,在她六歲的時候,她的父母親都因為一場邊境的戰爭而死去了。她跟隨著茶馬商人的車隊到過很多的地方,她去過波斯,去過百濟,她見過很多很多的風景,最後她選擇留在了長安。
她長的很美,才名遠播,見識無數,後來將所見所聞繪於畫卷之上。安史之亂後,明月因執劍殺敵殺寇,護衛百姓,死於亂軍之中,她的畫卷也被分成了數十份流散。後世之人因她的事跡,對她多有追捧。其中,不乏如今想要好名聲的權貴。後畫卷重聚,聽說起先是在一個東海的行商手中,後來又到了山丘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