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唐憲宗李純(3 / 3)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憲宗即位四個月後,決定重用宰相,打擊割據一方的藩鎮。當時,處於割據狀態的藩鎮主要有兩個地區,一個是河朔三鎮,一個是淮西地區。憲宗對河朔用兵是從元和四年(8O9年)開始的,那時他即位已經四年。盡管醞釀了這麼長的時間,最初的進展仍然是很不順利。當時,成德節度使王士真病死,他的兒子王承宗要求憲宗允許他繼任,憲宗表示王承宗必須交出德、棣二州(今山東省陵縣、惠民東南)為條件,才能同意他的要求。王承宗不肯,憲宗決定出兵征討。這一仗整整打了一年,最後不了了之。正當憲宗無計可施的時候,元和七年(812年),魏博節度使田季安病死,將士們擁立他的侄兒田興繼任,田興表示擁護憲宗。這樣,田興當節度使以後,魏博地區就歸屬了中央朝廷管轄。這一變化對憲宗很有利。元和九年(814年)冬天,憲宗決定乘勢出兵討伐淮西地區的吳元濟。淮西轄有三個州,即申、光、蔡(今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汝南地區)三州。這一戰事進展得也不順利,斷斷續續直到元和十二年(817年)。那年十月,大將李愬率領精兵九千人,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偷襲蔡州城,最後解決了吳元濟的抵抗。元和十四年(819年),盧龍、成德兩鎮自行歸順了朝廷。這樣,自安史之亂以來一直威脅中央的藩鎮割據才在表麵上結束。它耗費了憲宗整整十四年的時光,而且,中間還死傷了兩個宰相。

憲宗任用的宰相主要是杜黃裳、李吉甫、武元衡、裴土自(jì音計)、李絳、裴度等人。李吉甫為了保證憲宗在用兵期間經濟物資能充分供應,早在元和二年(8O7年)十二月就撰寫成《元和國計簿》一書,共十卷,書中對全國的方鎮、州府縣、道的戶口、賦役進行了詳細的統計。遺憾的是,元和九年冬天,正是討伐淮西最緊張的時刻,李吉甫突然得暴病而死,憲宗不得不更換宰相。武元衡就在這種情況下進入了內閣。

武元衡的曾祖是則天皇後的叔伯弟弟,當過湖州刺史。他自己在元和二年正月拜門下侍郎,兼判戶部事。李吉甫病死後,憲宗把平定淮西的重任托付給他。當時,成德節度使王承宗派遣使者來朝奏事,使者在會見武元衡時,言詞傲慢,受到武元衡斥責。王承宗借此上書憲宗,大肆詆毀武元衡。由此,武元衡和成德節度使王承宗之間結了仇。武元衡住宅在長安靜安裏。元和九年(814年)六月初三日,王承宗派刺客深夜埋伏在武元衡住宅附近,等武元衡早晨上朝出裏東門時,刺客們在暗中吹滅了燭燈,乘機用木棍打斷了武元衡的左腿,驅散了武元衡的隨從,然後,刺客們牽住武元衡的馬,向前走了十幾步,才把他的頭砍下帶走。等到眾人呼喊持火把前來照看時,武元衡已倒在血泊中。當時,夜色還沒有退盡,路上有許多上朝的官員和行人。人們連呼帶喊,都說強盜殺了宰相。消息傳到皇宮,到朝的文武官員十分不安,不知道誰被殺死。不一會兒。武元衡的馬跑到皇宮前,有人認了出來。天亮以後,憲宗在紫宸門排好儀仗,官員把武元衡被害的情況上奏。憲宗感到極為震驚,低聲啜泣了許久,以致午飯也沒有吃下。最後,憲宗派人給武元衡家中送去布帛五百匹,粟四百石,並停朝五天,以表示哀悼之情。

據說,李吉甫死的時間是武元衡的生月,武元衡死的時間是李吉甫的生月,他們的死僅僅相差半年。民間傳說,在武元衡死之前,長安城裏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打麥麥打三三三”,有人還旋轉自己的袖子說:“舞了也。”許多人不知道這些是什麼意思,有人解釋說:“打麥”指打麥的時候;“麥打”說的是突然襲擊;“三三三”提的是六月三日;“舞了也”是說武元衡要死。也許這一謠傳正是王承宗派人散布的。

王承宗派人刺殺武元衡的同時,也派人去謀害宰相裴度。那一天,裴度剛走出通化裏就遇上了強盜。強盜用劍砍殺他三次,第一次砍斷了靴帶,第二次砍中了背,剛好透過外麵的罩服,第三次才碰到頭部。裴度從馬上摔了下來。因為裴度戴的是氈帽,所以才傷得不厲害。強盜見裴度從馬上掉下,又揮劍追趕,被裴度的隨從王義擋住。強盜砍斷了王義的雙手,發現裴度掉進溝中,一動不動,猜想他已死,才走了。裴度就這樣活了下來。

由於武元衡和裴度被謀害,京師長安充滿了恐怖氣氛。憲宗為了確保朝廷大臣的安全,采取了緊急措施:從皇宮到各門加派衛兵,宰相的衛從增加了金吾騎士,規定出入朝門可以佩帶兵刃,進出裏門的人要經過嚴格搜查,其它官員們也可以有家兵護從。武元衡死後數日,因為一直沒有抓到凶手,兵部侍郎許孟容請見憲宗,陳奏說:“豈有國相橫屍路邊,而捉不到凶手呢?”說完熱淚滾滾。憲宗也感到無限憤慨和傷感,於是頒布詔書,凡是京城諸道能捕獲殺人強盜的賞錢萬貫,給五品官;敢有窩藏的全家抄斬。幾天以後,神策將士王士則、王士平捉到了凶手張晏等八人,在長安正法。此後,人們不安的心情才稍稍有所平靜。

憲宗不僅重用宰相,最終平定了藩鎮的割據勢力,而且,他還很注意節儉治國,盡量不增加百姓負擔。左司郎中鄭敬奉命出使江淮一帶,行前向憲宗辭別。憲宗告誡他說:“我在宮中的費用,一匹以上的布帛都要登記,隻有賑濟貧民沒有計算。”大臣李脩(XidO音消)當京兆尹時,正趕上憲宗的母親莊憲後去世。李脩被任命為山陵橋道置頓使,負責修路。莊憲太後埋葬的日子,送靈的隊伍到達渭城(今陝西省鹹陽縣東)北門時,北門已經損壞。在此之前,橋道司曾經建議改造一個新門,計劃用錢三萬貫,李脩以費用太多,沒有批準。因為這件事,山陵使李逢吉請憲宗罷免李脩官職。但是,憲宗卻認為平定藩鎮用兵,必須集中使用錢財,李脩並沒有錯。憲宗不但沒有罷李脩的官,反而提升他為浙西觀察使。

憲宗在位十五年,盡管有許多可以稱頌的地方,但是,他還是沒有實現中興唐室的願望。

原來,憲宗雖然重視發揮宰相的作用,去平定割據的藩鎮,但同時,他對宦官也非常寵信。這方麵突出的例子,是包庇宦官吐突承璀。吐突承璀年幼時以小黃門的身份侍奉東宮,和當時還是太子的憲宗關係密切。憲宗即位後,命吐突承璀為內常侍,管理內省事務,並授為左監門將軍,不久,又提升為左軍中尉、功德使。元和四年(8O9年)在平定王承宗叛亂時,憲宗任吐突承璀為河中、河南、浙西、宣歙等道赴鎮州營兵馬招討使。對此,朝廷諫官向憲宗指出,自古以來還沒有人用宦官做軍事出征兵馬元帥的。憲宗沒能聽取這些意見,當吐突承璀率領禁軍出征上路的時候,還親臨通化門樓送行,再三勉勵。吐突承璀出師一年沒有任何功績,便秘密派人暗通王承宗,勸他上疏請罪,作為罷兵和解的條件。王承宗照辦了,朝廷的軍事行動遂告結束。事後,有人揭發吐突承璀的通敵行為。憲宗隻是把吐突承璀降為軍器使。不久,又升他為左衛上將軍,管理內侍省事務。

憲宗不僅包庇宦官,而且在後宮裏也多內嬖(bì音閉),還企圖長生不老。憲宗生前沒有冊封過皇後,王妃郭氏的父親是駙馬都尉郭曖、母親是代宗的長女升平公主。憲宗廣陵王時,納郭氏為妃;元和元年八月,冊封為貴妃。元和八年(813年)十二月,百官上表三次請立貴妃為皇後,憲宗都以種種借口而沒有允許。其實,憲宗所考慮的,主要是郭氏為名門望族,怕立為皇後對自己約束過緊,影響和其它嬪妃的往來。直到元和十五年(82O年)閏正月,穆宗即位以後,郭氏才被封為懿安皇太後。至於憲宗的孝明皇後鄭氏,更是後來宣宗即位後才正式追封的。憲宗在位十五年中,雖然一直沒有冊封皇後,但他的兒子竟有二十個之多,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後宮生活的多寵。憲宗還希望自己長生不老。元和五年(81O年)八月,他問大臣李藩:神仙的事是否可信?李藩給了否定的解釋。對此,憲宗雖然口頭上表示同意,但心裏卻始終有別的考慮。不久,他就開始服用方士們獻的金丹。當起居舍人裴潾上表勸阻時,他還大發脾氣,把裴潾貶為江陵令。

元和十五年(82O年)正月,憲宗因為服用金丹中毒,身體感到不適。就在憲宗病重時,宦官王守澄、陳弘慶等人將他殺害,死時四十三歲。憲宗終為所寵信的宦官殺死,這大概是他生前所沒有料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