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漢桓帝劉誌(3 / 3)

這時,廷尉馮緄審訊作惡多端的山陽(治所在今山東金鄉)太守單遷,單遷百般狡辯,咆哮公堂,被打死在杖下。單遷是前車騎將軍單超的親弟弟,和宦官關係密切。宦官向桓帝告狀,說馮緄濫用刑法,桓帝也將馮緄免官,和李膺一起服苦役。

中常侍蘇康和管霸,霸占良田美產,州郡官吏不敢過問,大司農劉祐下公文給州郡,把兩個宦官侵占的產業全部沒收。蘇康、管霸向桓帝哭訴,桓帝大怒,也把劉祐下獄問罪,罰作苦役。

由於陳蕃等大臣一再上書營救,桓帝才將三人免刑。李膺遇赦後,被任命為司隸校尉,他生性剛直,不肯隨波逐流,雖然幾經挫折,仍然嚴峻剛毅,執法不阿。這時,宦官張讓的弟弟張朔在野王縣(治所在今河南沁陽)做縣令,一貫貪汙勒索,殘害人命,甚至殺死孕婦,剖開孕婦的肚子,無惡不作。他深知李膺厲害,一聽說李膺擔任司隸校尉,就棄官逃往京城,躲在他哥哥家中的一間暗室裏。李膺風聞此事,親自率領吏卒到張讓家中搜捕,四處搜尋,不見人影,後來發現房子有複壁,就命令吏卒破壁而入,將張朔搜出,押赴洛陽獄中審訊,得到供詞以後,立即把他處死。張讓派人去說情,已經來不及了,就去向桓帝哭訴,說李膺專擅不法。桓帝召李膺上殿,責問他為什麼不先奏請就殺人。李膺從容回答:“孔子在魯國做司寇,上任7天就誅殺了少正卯,如今臣到任已經超過1O天,擔心因辦事拖拉而獲罪,沒想到因欲速而受責,即使臣犯了死罪,也希望陛下寬限5天,使臣能夠翦除元凶,然後死也甘心了!”桓帝聽他講得理直氣壯,再加上張朔已把罪行交代得一清二楚,桓帝也不便再責備李膺。

這時朝政日亂,綱紀廢弛,隻有李膺不屈不撓,好似中流砥柱,士人能和他交往,就身價倍增,號為“登龍門”。太尉陳蕃引薦議郎王暢,提升為尚書,出任河南太守,清正廉直,不畏強暴,與李膺齊名。太學生3萬多人,特別推崇陳蕃、李膺、王暢三人,編出三句話稱讚他們:“天下楷模李元禮,不畏強禦陳仲舉,天下俊秀王叔茂。”元禮、仲舉、叔茂,分別是李膺、陳蕃、王暢的字。

延熹九年(166年),河內郡(治所在今河南武陟西南)有個叫張成的術士,常吹噓自己通曉天文星辰,善於占卜吉凶,平素與宦官往來密切,桓帝也曾問過他占卜方麵的事。在與桓帝和宦官的交往中,張成得知皇上將要頒布大赦令,就唆使他兒子趁機報怨殺人。司隸校尉李膺拍案大怒,將張成的兒子抓進監獄。第二天皇上下詔大赦,張成之子在被赦之列。張成十分得意,私下對人說:“瞧你李膺也不敢違抗詔令,還得乖乖地把人放出來!”李膺氣憤極了,援引殺人抵命的舊例,不顧一切地將張成之子處死。宦官早就想除掉李膺,得到機會,當然不肯罷休,侯覽唆使張成的弟子牢修上書,誣告李膺等人收買太學生,串聯各郡國的學生,結成朋黨,誹謗朝廷,擾亂社會風氣。

桓帝平時對黨人就沒有好感,尤其看不慣他們的傲氣十足,動不動就指手劃腳教訓他。現在一聽宦官添油加醋地羅列黨人的罪行,心底潛藏的怒火騰地一下就竄起來了,於是詔令全國各地,同時逮捕黨人,並且把黨人的罪行布告天下。

太尉陳蕃一看逮捕黨人的名冊,都是反對宦官的知名人士,就皺著眉頭,撚著胡須說:“現在要逮捕的這些黨人,全是憂國的忠臣,馳譽四海的名士,本身並沒有什麼明顯的罪過,為什麼平白無故就逮捕呢?”說著,就把黨人的名冊退還,不肯在上麵簽名。

桓帝聞報,更加憤怒,索性把司隸校尉李膺罷官,送進大牢;太仆杜密、禦史中丞(禦史台長官,負責察舉公卿百官違法事件)陳翔,以及陳實、範滂等2OO餘人陸續被捕入獄。

杜密是潁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縣)人,任北海相時,對宦官子弟有惡必懲;後調任太仆,與李膺齊名,時人號為李杜。李膺被捕,杜密連坐下獄。陳翔是揚州刺史,曾經檢舉揭發豫章太守王守賄賂宦官,吳郡太守徐參倚仗他哥哥徐璜的權勢,貪汙受賄,勒索民財。王永和徐參因此被免官,宦官歸罪於陳翔,就把他列入黨人案中,逮捕入獄。陳實本來和宦官沒什麼仇怨,因為名氣太大,遭人妒忌,也被羅織罪名逮捕。

桓帝大興黨獄,惹惱了太尉陳蕃,毅然上書極諫。桓帝決意除去黨人,信任宵小,看了陳蕃的奏疏,懷疑他也是黨人的首領,心中十分不快。宦官又趁機進獻讒言,詆毀陳蕃,桓帝一怒之下,免去陳蕃太尉之職。這樣一來,其他大臣都不敢再進諫了。

過了一年多,城門校尉(掌管警衛洛陽城門的軍隊,隸屬南軍)竇武上書請求赦免黨人,又自請罷官,上繳城門校尉和侯爵印綬。因為他是桓帝的老丈人,桓帝沒有同意他辭職的請求,將印綬送還。尚書霍口也奏請釋放黨人,桓帝這才派中常侍王甫到監獄審問黨人。李膺等人一麵據理力爭,一麵故意把許多宦官子弟列為同黨。宦官也害怕牽連到自己,不敢過分迫害黨人,就對桓帝說:“現在天時不正,應當大赦天下。”桓帝樂得給老丈人一個麵子,順水推舟,在永康元年(167年)宣布將獄中的2OO多名黨人全部釋放,不再治罪,但禁錮終身,永遠不能做官。這就是桓帝時期的“黨錮之禍”。

主荒政謬淫欲喪身

有一次,桓帝問侍中(宮內的近侍官,在皇帝左右伺應)爰延:“你看我是一位什麼樣的君主?”爰延回答:“陛下是漢室的一位中材之主。”“是什麼原因呢?”桓帝又問。爰延進一步說:“陛下如果專心任用陳蕃等人,天下就會大治;讓那些宦官參政,天下就會大亂。所以臣知道陛下是可以為善,也可以為非的中主。”桓帝雖然隨口稱讚爰延說得好,提升他為五官中郎將(一等侍衛),但始終未能重用陳蕃。

爰延因為有顧慮,對桓帝的評論比較客氣含蓄。後人的評論更為直率中肯,諸葛亮就直接勸後主劉禪不要像桓、靈那樣親近小人,使國政傾頹。

桓帝即位以後,政治腐敗混亂,社會動蕩不安。災荒頻繁,農民破產流亡,饑寒交迫,無以為生;再加上從漢安帝時就已開始的鎮壓羌族起義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幾十年,為了支付數百億的龐大軍費,榨盡了農民和國庫的積蓄。荒淫奢侈的漢桓帝,從不以社稷為念。陳蕃曾上書勸諫他說:“陛下從列侯之位,一躍而登上皇帝寶座。平常人積蓄了百萬錢的家產,子孫後代還以不能守業為恥辱,喪失了祖業還感到愧對先人。陛下繼承的祖業是整個天下,能掉以輕心不精心守護嗎?”桓帝聽了,雖然覺得刺耳,卻不思悔改,不考慮如何振作,依然是花天酒地,醉生夢死。

東漢皇室在洛陽郊外設置西苑、上林苑、平樂苑等遊獵場,侵占了大量的肥田沃土。桓帝還不滿足,又興建了鴻德苑、廣成苑、顯陽苑、鴻池等園林,供他遊樂。鴻池修好以後,嫌它太狹窄,又重新擴建。有一次,桓帝去河南廣成苑遊獵,陳蕃上書諫阻,說當時麵臨“三空”,不適宜遊獵,三空是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正因為“三空”,所以出現了停發百官的俸祿,向諸侯王借貸錢糧的現象。然而,桓帝遊興正濃,不肯中止,於是車駕南行,沿途征調索要不可勝數。罷獵回宮,桓帝興高采烈,百姓怨聲載道。

桓帝外出遊玩的興致特別高,從廣成苑遊獵回來才過一年,遊興又起,借口到章陵(今湖北棗陽境內)祭祖,啟駕南巡。隨從有一萬多人,比上次去廣成苑遊獵更加熱鬧,沿途的征求費用也更加繁重。到章陵祭祖以後,又南行到雲夢澤,觀賞漢水,再折回新野(今河南新野),祭祀光武祠,然後返駕回京。一場逸遊,騷擾百姓,耗費了無數錢財。

桓帝除了帶領大隊人馬,聲勢浩大的出遊,還喜歡私自出外遊玩。梁冀的兒子梁胤,小名胡狗,長相醜陋,京城的人見了他就暗中發笑,而桓帝卻特別喜歡他,經常穿便服去找他玩,有時通宵暢飲,就住在梁胤家裏。後來宦官取代了梁冀,桓帝外出遊玩,就住在宦官的私宅中。

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楊喬,由城門校尉竇武引薦,到京城做郎官。楊喬長得很英俊,容儀偉麗,拜見桓帝時,對答如流,談吐不俗。桓帝見他才貌雙全,就要把公主許配給他。楊喬見宦官當道,知道將來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就上書堅決推辭這門親事。桓帝不準,一定要把愛女嫁給楊喬做妻子,並且令太史選擇吉日,讓他們成親。楊喬以死抗婚,絕食七日而死。

梁冀伏誅後,皇後鄧猛專寵後宮,兄弟皆獲恩寵,被封為侯。約莫過了六七年,鄧皇後容貌漸衰,桓帝移情別愛,另選美女入宮,先後不下五六千人,其中總有幾個容貌超過鄧皇後的,桓帝得新忘舊,對鄧皇後逐漸冷淡。鄧皇後不免心懷怨恨,有時發發牢騷,由於桓帝最寵愛的是郭貴人,鄧皇後就把不滿發泄在她身上,兩人互相搬弄是非,成了冤家對頭。郭貴人正在受寵,不斷在枕頭邊說鄧皇後的壞話,說她如何驕恣,如何妒忌,桓帝一向昏庸,早把昔日對鄧皇後的寵愛扔到腦後,聽信郭貴人的讒言,一時怒起,在延熹八年(165年)正月,廢掉皇後鄧猛,關進暴室獄,活活幽禁而死。鄧皇後的兄弟侄子,有的連坐下獄,有的被削奪封爵,財產全部被沒收。

郭貴人之後,桓帝最寵愛的是采女田聖。田聖是洛陽人,年才及笄,是宦官徐璜、唐衡選進的。桓帝一見這位絕色美人,不禁龍顏大喜,立即就封為貴人。整日裏和田聖等尋歡取樂,不理朝政。田聖為鞏固自己的地位,又托人到外地買了1O個絕色的女子進宮。桓帝得了這1O個絕世的玉人,更加縱淫無度,不到3個月,脾腎兩虧,骨瘦如柴,精髓日涸,終到無藥可救了。好端端的一個36歲的皇帝,竟然在德陽前殿奄臥不起,瞑目歸天。桓帝在位21年,三立皇後,無一嫡嗣,此外貴人數十,宮女幾千,也不曾生一男兒。竇皇後情急失措,選立12歲的劉宏為帝,東漢政治更加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