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王光美的故事(5)(1 / 3)

有一次,給劉少奇做警衛工作的尚丙寅在支部開民主會時,對大家提的一些意見有點想不通,鬧起情緒來。

這天傍晚他去找劉少奇,談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劉少奇聽後,用緩慢的語調說:“不要給群眾發火嘛!正麵意見要聽,反麵意見也要聽。毛主席不是說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嗎?”

說著,劉少奇把一本書放到他手裏,說:“拿去讀讀它,看對你學習能不能有點幫助。”

尚丙寅一看,是《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眼前覺得一亮。

回去以後,立即認真地學習起來。

有一天,尚丙寅在讀《論共產黨員的修養》

時,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不理解,就趁劉少奇吃罷晚飯還沒有開始工作以前來請教。

王光美熱情地招呼他坐下,關切地詢問:“有啥事?”

正在這時,劉少奇走了進來,尚丙寅便說:“您在書中引用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我讀了以後不大理解,這是什麼意思呢?”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嘛!這是我們共產黨人的世界觀。我們不僅現在要這樣,將來到了共產主義也還是要群眾拿一份我們也拿一份,不然,誰擁護咱共產黨哩!”劉少奇簡單明了地回答說。

站在一旁的王光美也為這位年輕的戰士認真學習、不懂就問的態度而高興,忍不住插話說:“讀書就應該這樣,要求甚解,而不能一知半解。你這種學習態度,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啊。以後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就來問嘛!”

尚丙寅告辭了,他走到門外,王光美還囑咐說:“要好好讀讀這本書,這對我們黨員很有教益。”

這以後,尚丙寅更加珍惜這本《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工作中遇到困難時就翻開它,仔細讀讀。

“管”“放”結合

怎樣培養和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在這個問題上,王光美和劉少奇有一套“管”“放”結合的教育方法。

1965年夏天,王光美正在河北省定興縣搞“四清”。

這天,“四清”工作隊住地突然來了一個一身塵土、滿頭大汗的小女孩,說是來找媽媽王光美。

王光美和工作隊的同誌無不驚訝萬分,七嘴八舌地問:“平平,你怎麼來的呀?”“是誰送你來的?”

平平自豪地說:“是我自己來的,誰也沒有送。”

原來,平平這次獨自旅行,是劉少奇的主意。

這年平平一放暑假,劉少奇就要她一人去找媽媽,當然也是要鍛煉鍛煉她。劉少奇把正在自己房裏看書的平平叫來說:“爸爸交給你一個任務,把這封信給你媽媽送去。順便也讓媽媽看看你。不過,一定要自己去,否則,爸爸可要批評你!”

看著爸爸那充滿鼓勵和信任的目光,平平調皮地立正說:“保證完成任務!”說完,轉身跑了出去,還高興地嚷著:“我要找媽媽去嘍!”“我要找媽媽去嘍!”

看著平平天不怕地不怕的樂嗬勁兒,劉少奇的秘書可有些不放心,覺得她畢竟還是個15歲的女孩子,沒有出過遠門,這次一個人到定興縣去,怎麼能行呢!於是,便想要送她一下。

劉少奇知道後,便對秘書說:“我寫了信,讓平平給她媽媽送去。你們不要給她買火車票,不要送她上車站,更不要通知光美和其他人去車站接她,讓她自己去。”

看著秘書擔心的神情,劉少奇接著說:“你們想過沒有,小孩子不能什麼事情總靠大人,要讓他們自己闖闖,才能得到鍛煉。總靠大人幫助,他們是舒服省心,但得不到鍛煉。將來還是不會做事情。所以,對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什麼叫管,管什麼?不好好學習,要管;品德不好,要管;沒有禮貌,也要管,你們自己的小孩子,不也要管嗎!我的也一樣。當然,管要得法,不要束縛他們的手腳。什麼叫放?吃苦耐勞的事情,經風雨見世麵的事情,都要放手讓孩子去幹。這樣,可能跌些跤子,受些挫折,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但是,隻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得到鍛煉!”

於是,平平從中南海獨自來到了陌生的河北農村。

王光美看著平平,聽著工作隊員們的誇獎,高興地說:“平平成大人了,媽媽好高興啊!”

後來,王光美叫一個“四清”隊員把平平帶到那裏,讓孩子親眼目睹了幾個小山村貧窮落後的景象。當地群眾半年糠菜半年糧的生活對久居鬧市的平平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思想觸動,從此平平養成了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好習慣。

劉少奇和王光美就是這樣將“管”和“放”有機地結合起來教育孩子的。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的幾個孩子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都表現出了良好的獨立生活能力。就拿平平來說吧,“文化大革命”中,劉少奇和王光美被錯誤地批鬥,19歲的平平被投進監獄,後來又將她驅逐到山東一個馬場勞動。但平平沒有就此沉淪,始終堅持向上,不斷學習。粉碎“四人幫”以後不久,平平就到美國留學,還取得了博士學位呢,現在成了一名相當有成就的營養學專家。

無私無畏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不久,王光美一家就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在突如其來的厄運麵前,王光美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一個革命者無私無畏的英雄本色。

林彪、江青一夥在把矛頭對準劉少奇的同時,也把罪惡之手伸向王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