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宋慶齡(2 / 2)

同年,宋慶齡發起組織了保衛中國同盟,借此來“鼓勵全世界所有愛好和平民主的人士進一步努力以醫藥、救濟物資供應中國”。為了這個目標,她領導“保盟”大力開展宣傳工作,向全世界宣傳抗日,介紹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英勇抗戰的事跡;堅持不懈地支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鬥爭。

她崇高的國際威望贏得了各國人士的景仰,同情中國抗日戰爭的外國人士和海外僑胞紛紛捐資捐物。當時人們希望在捐款的收條上得到她的親筆簽名,她曾為此磨破了手指。她還想盡辦法衝破敵人的層層封鎖,把募集來的大量款項、藥品、醫療器械、通訊設備、罐頭食品等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到解放區。

她團結和組織國際友人和國際醫療隊到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去考察和工作。斯諾、史沫特萊、白求恩、柯棣華、馬海德等記者和醫生都是經她安排進入解放區的,其中白求恩、柯棣華、哈立遜為中國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斯諾訪問陝北後寫下了著名的《西行漫記》。

1941年,由斯諾、路易·艾黎等國際友人在中國組織工業合作社支持抗日戰爭的運動,也得到宋慶齡有力的支持,她欣然出任工合國際委員會名譽主席。在她的號召和影響下,華僑也在國外各地組織救國救民的團體,他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支援祖國抗日戰爭。

1945年12月,宋慶齡在上海將保衛中國同盟改組為中國福利基金會,致力於婦幼衛生、文化教育和社會救濟事業。解放戰爭時期,她通過各種渠道,給解放區以巨大的物質和道義上的支援。

1948年1月,宋慶齡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名譽主席。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籌備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她先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國家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和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等職務。在國際事務中,宋慶齡在1950年11月被選為世界保衛和平委員會執行局委員,1952年10月被選為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聯絡委員會主席。

1981年5月15日,宋慶齡被接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6日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的崇高稱號。同月29日在北京病逝。著作有《為新中國奮鬥》、《宋慶齡選集》和《永遠和黨在一起》。

在長期的國際政治活動中,她為反對侵略戰爭,保衛世界和平,發揚進步文化,促進社會進步和人類幸福,增進各國人民的了解和友誼,進行不懈的努力,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因而,受到廣泛的崇敬,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1981年5月8日,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授予宋慶齡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宋慶齡的一生始終是和人民群眾聯係在一起的。她不辭辛苦去全國各地視察,深入到工廠、農村、部隊和少數民族地區,關心人民群眾的生活,和人民心連心。她謙遜和藹,平等待人,興辦實事,是真正的人民公仆。她一生熱心婦女解放事業,是中國婦女界的傑出領袖之一,曆任全國婦聯名譽主席。她長期主持中國救濟總會、中國紅十字會的工作。她畢生致力於少年兒童的文化教育福利事業。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因病在北京寓所逝世。遵照她的遺言,骨灰安葬在上海萬國公墓她父母陵墓的東側。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為她立碑銘文以表紀念:宋慶齡是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她為國家和人民所建樹的豐功偉績,將永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