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瓦爾在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的鬥爭中,幾經挫折,毫不氣餒,終於建立了進一步發展勝利的根據地。作為愛國軍的最高統帥,南美解放鬥爭的出色謀略家,玻利瓦爾的軍事謀略和政治謀略才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一是變被動防禦為主動進攻。玻利瓦爾從失敗的教訓中深深懂得“防禦導致失敗”。他認為,革命戰爭必須進攻,不應該猶豫不決,行動遲緩,妄談博愛。他告誡士兵:“你們要進攻,要在敵人目前所在的那個地方——委內瑞拉殲滅他們。隻有這樣,你們才能達到勝利。”所以,玻利瓦爾在占領安哥斯杜拉後,即采取積極主動的進攻行動,迅速控製奧裏諾科河的人海口,從而建立了比較穩固的軍事基地。二是軍事鬥爭和政治鬥爭緊密結合。委內瑞拉第一共和國被西班牙殖民勢力顛覆後,玻利瓦爾曾先後起草和簽署了《卡塔赫納宣言》、“殊死戰”法令。第二共和國被扼殺後,玻利瓦爾流亡到牙買加,又發表了著名的《牙買加宣言》。《牙買加宣言》是一個反對殖民統治、要求民族獨立的政治綱領,是一篇聲討殖民統治的戰鬥檄文。它分析了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獨立戰爭的必然性和正義性,表達了爭取民族獨立運動的信心和決心,指出,拉美獨立戰爭是為“爭取解放而鬥爭”,“這場鬥爭從本質上來說是最正義的,從結果上來說,是古代和現代所進行的所有鬥爭中最壯麗的和最重要的”,而且,這場鬥爭“最終必將勝利”。這個宣言還提出了在獨立後的拉丁美洲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政治主張,並強調拉丁美洲人民在爭取獨立的道路上必須加強團結。玻利瓦爾起草、簽署的這些宣言和法令,是在獨立戰爭的重要時刻發布的,它對於動員人民,推進戰爭,從而戰勝西班牙殖民統治,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三是廢除奴隸製度,爭取外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玻利瓦爾從失敗的戰爭中看到,要獲得獨立戰爭的勝利,需要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參加和支持。在此之前,玻利瓦爾在獨立戰爭中所依靠的力量,在國內主要是土生白人中的愛國青年;在國外一直期望西歐、北美的資產階級國家,尤其是英國的援助。可是,鬥爭的實踐證明,委內瑞拉第一、第二共和國都失敗了,以土生白人為主的愛國軍不能戰勝西班牙殖民軍、鞏固委內瑞拉共和國;英、法、美政府也未給拉丁美洲獨立戰爭以援助。鬥爭失敗的教訓逼著玻利瓦爾去尋求新的依靠力量,逐漸地,他在國內開始轉向爭取下層群眾,在國外努力爭取黑人奴隸革命獲勝的海地共和國的援助。為了爭取廣大下層人民群眾的支持,他頒布廢除奴隸製的法令,宣布解放黑奴,答應勝利後給參加愛國軍的黑人、印第安人和亞諾斯牧民分配土地,從而使廣大下層人民群眾投向愛國軍方麵來,支持獨立戰爭,參加愛國軍。同時,也得到了海地共和國的支持和援助,為獨立戰爭的勝利提供了有利條件。被愛國者稱為“共和國第一黑人”的彼得羅·卡美何,原來是一個黑奴,後來成為獨立戰爭的著名指揮官。曾與愛國軍打過仗的派斯,是草原牧民亞諾斯人,他參加愛國軍後,成為玻利瓦爾領導下的著名將領。在獨立戰爭中,大致有五千名外國誌願兵先後在玻利瓦爾愛國軍的旗幟下英勇戰鬥,其中不少人為委內瑞拉的獨立獻出了鮮血和生命。
1819年2月,委內瑞拉第三共和國在安哥斯杜拉召開國會,玻利瓦爾被選為共和國總統。在國會上,玻利瓦爾提出了解放委內瑞拉和新格拉納達的具有遠見卓識的軍事計劃。這個計劃從戰略的高度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委內瑞拉沿海地區和加拉加斯敵人的力量比較強大,如果一味在委內瑞拉與敵人周旋,一時難以取勝;新格拉納達群眾的革命情緒十分高漲,敵人的力量則相對比較薄弱。因此應當果斷地進行戰略大轉移,奇襲新格拉納達,然後回師加拉加斯,解放整個委內瑞拉。玻利瓦爾耐心說服他的將領和士兵,去執行這個高屋建瓴的戰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