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公元1559~1628年)即清太祖,後金(清)創立者,滿族,愛新覺羅氏。清朝建立後,被追尊為太祖。
建大金政權,創八旗製度
努爾哈赤於公元1559年出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縣永陵鄉)。赫圖阿拉是滿族的發祥地。
努爾哈赤從小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不但會說漢語,還喜歡讀《三國演義》、《水滸傳》之類的書,並嗜好習武,精通騎射。漢族文化豐富了他的政治、軍事知識和精神生活,對他後來的統一事業影響很大。
努爾哈赤年輕的時候,建州女真正處在由原始部落社會向奴隸製社會過渡的時期,部落間的爭奪兼並十分劇烈。祖父和父親不幸在城破時被明軍殺死。
戰事平定下來後,努爾哈赤向明朝皇帝告狀,說他的祖父和父親無罪被殺,死得冤枉,請明朝皇帝替他們申冤。明朝皇帝覺得於理有虧,決定賜給努爾哈赤敕書12道、馬30匹,讓他承襲祖父覺昌安的官職,封他為都督。從此,努爾哈赤開始走上了政治舞台。
明神宗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努爾哈赤25歲。這年五月,他為了替祖父和父親報仇,用祖傳的13副鎧甲誌兵,帶兵不足100人,以出其不意的動作,迅速打下多倫城和界凡城,不僅消滅了尼堪外蘭的勢力,而且壯大了自己的力量。由於女真其他部落阻撓,無法把尼堪外蘭抓到。於是努爾哈赤下決心一並征服各部落,開始了統一女真的宏偉事業。
經過3年浴血奮戰,努爾哈赤征服了許多部落,並且終於殺了尼堪外蘭,替祖父和父親報了仇。又經過了大約兩年的東征西討,努爾哈赤統一了除葉赫等少數部落以外的全部建州女真,成為威震東北的女真族傑出首領,隨後他又合並海西女真各部和東海女真大部,控製了東臨日本海、西界明朝衛東都轄區,南到鴨綠江,北到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等廣大地區,為建立後金政權打下基礎。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的過程中,為著興基立業,擴展勢力,於公元1587年修築了費阿拉城(今遼寧新賓永陵)。在這裏,定國政,立法製,建王權,形成割據政權的雛形。後來,又遷至赫圖阿拉(距費阿拉城8裏)。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正式建國稱汗,國號大金,曆史上稱為後金,定年號為天命,表示他建國稱汗乃是天命所歸。不久,努爾哈赤將赫圖阿拉改名興京,定為國都。後金是清的前身,努爾哈赤後來被尊稱為清太祖。
後金政權的建立,完全靠八旗勁旅作為軍事支柱。八旗軍製是從女真氏族公社末期的一種狩獵組織演變而來的。開始隻有4個“固山”,即黃、白、紅、藍四色旗幟。到公元1614年,努爾哈赤增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色旗幟,正式確立八旗製度。
八旗軍製,不僅是軍事製度,而且是行政製度和經濟製度,它兼有軍事、行政、生產三方麵的職能,努爾哈赤用軍事方法管理行政,管理經濟,使女真社會軍事化。這是努爾哈赤的一個創造,也是他統治時期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
戰薩爾滸,軍事天才
努爾哈赤建立大金政權的消息傳到北京後,明朝上下震動,紛紛提出各種辦法對付這一嚴重威脅。
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後金天命三年)4月13日,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師討伐明軍。
“七大恨”實際上是明廷與女真關係的總結,也是後金對明廷的宣戰書和對女真人的號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