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婉兒分手的時候武三思竟滿懷了敬意。他覺得他在吻別婉兒的時候,是一種非常純正的感覺。這是第一次,他覺得婉兒是一個值得敬仰的女人,他覺得這個女人很神聖、很崇高,他很熱烈很純正地親吻了婉兒。由於心中過分激動,武三思並沒有察覺上官婉兒今天與往日的不同之處。此時婉兒身上穿的是特意為他換上的衣裙,臉上也是精心化妝的。
婉兒的計劃果然如願以償,一場家宴在上陽宮舉行了。
那是一席很隆重很盛大的晚宴,充滿了很濃烈的家庭氣氛。親人們酒杯晃動,百感交集,仿佛他們全都躲過了一劫,逢凶化吉。
籌備這樣的聚會和營造這樣的氛圍,對婉兒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她果然就把李、武姓的全部親屬都邀請到了女皇的身邊,讓他們重新意識到他們仍是親人。
如果說這樣的一次盛大聚會是婉兒專門為武三思籌辦的,其實莫不如說是為了剛剛登上王位的新皇帝李顯。
這樣的一次親人的團聚對顯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畢竟顯是通過政變改朝換代的,也畢竟,是顯把母親趕出了她的皇宮。盡管這是人心所向,是政治的需要,是“五王”的脅迫,但是顯總是對此耿耿於懷,心中充滿了愧悔,心頭壓著不去的陰影。加之李唐複興之後,他終日忙於政務,而荒疏了他與家人親戚的交往。就連他自己的親妹妹太平公主,也因他對諸武的冷漠態度,而不再與他來往,好像他就真成了那個眾叛親離的孤家寡人。顯也確乎是經常聽到朝臣們乘勝鏟除諸武的籲請。但是他思前想後,特別是鑒於他對李、武兩家的錯綜複雜的關係的分析,他知道,一旦他動了武家的人,他的江山很可能就坐不穩了。且不說他的女兒要跟他鬧,他的妹妹不饒他,就是衝著他武姓的母親依然健在,他也不能就聽了那些臣相的勸諫而在武氏家族中大開殺戒。那他就成了什麼人了?如果說將衰老的母親趕出皇宮還算是為國家為天下的話,那麼他如若真的誅伐諸武,那他就真的是大逆不道、千古罪人。
所以,顯覺得婉兒的這個親人團聚的提議真是太好了,也太及時了。更重要的是,他愛他的親人,他與他們有著很深的感情。政變使他疏遠的這些親屬的關係,需要通過這樣的聚會修補和彌合。也正如婉兒所說,一個由家人組成的後宮對一個執政者來說非常重要。一旦後宮起火,那他的王朝也一定會隨之毀滅,所以,顯才對這樣的一種聯絡家人感情的方式十分推崇也格外重視。他想,這樣一來可以安慰病中的母親,讓她看到她的孩子們是怎樣相處融洽,衝淡政變所帶給她的沉重打擊;二來也可以在家族中樹立起一個美好和善的形象,家和才能萬事興嘛;三來,顯也可以向前來的諸武們表明他的一種親善的態度,讓他們知道在這個問題上他是不會跟著那些李唐的舊臣們跑的,畢竟大家是親戚。
武則天當然是宴會的主角。
而如今的女皇早已沒了當年的氣宇軒昂,她甚至隻能斜靠在龍榻上,一會兒清醒,一會兒糊塗地觀望著她的後世子孫。
既然是至尊至上的家長舉辦的宴會,那她的子嗣們自然是不論多遠,都會準時地趕到上陽宮。一時之間,上陽宮的大門外,一改往日冷冷清清的衰敗景象,頓時排滿了一輛一輛皇室的或者王府的馬車,盡顯皇家氣象。
那是個春風吹拂的夜晚。
清朗的天空中群星閃爍。
很多張滿麵春風的臉,還有春風拂麵的心情。
那時候,惟有氣息奄奄的女皇不知門外的春天。她的仙居殿總是很冷,所以她很害怕,因為她想大概仙境也很冷吧。那個晚上,女皇大概隻有兩次清醒的時候。一次是她見到前來請安的新皇帝李顯和如今已鳥槍換炮的韋皇後。女皇搖搖晃晃地伸出手去抓住了兒子的手。緊接著她在俯下身來的兒子的耳邊說,好好看護你的王朝和你的性命吧。老女皇說得驚心動魄,意味雋永。她說過之後就即刻昏睡了過去,沒有看一眼站在兒子身邊的那個得意非凡的韋皇後,好像女皇並不承認她就是當今的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