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5章 八女投江——寧死不屈的東北抗日聯軍女官兵(1 / 2)

【英雄檔案】

八女投江,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第五軍的8名女官兵,她們分別是指導員冷雲、班長胡秀芝及戰士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

冷雲(1915~1938),原名鄭誌民,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政治指導員;

安順福(1915~1938),中共黨員,朝鮮族,生於黑龍江穆棱鎮人;

李鳳善,黑龍江省林口縣龍爪鄉人,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婦女團戰士;

楊貴珍、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婦女團戰士,生卒不祥。

【英雄榮譽】

2009年9月,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英雄人生】

為逃婚而“私奔”的指導員

冷雲家境較好,1931年入樺川縣立女子師範學校讀書,期間,她立誌為國為民而改名鄭誌民。秘密參加抗聯時,為避免牽連家人及掩護故鄉黨組織,才從自己喜歡的唐詩中的句子取了“冷雲”這個化名。

1934年,她秘密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共佳木斯市委領導下從事秘密工作。1935年12月,冷雲從師範學校畢業,被分配到南門裏小學任教,此時,家中卻急著催她完婚。原來她上小學時,已由家中包辦與同鎮的孫漢奇訂了婚,此時這個未婚夫當上了偽滿警察。

冷雲隱瞞著自己的政治身份,曾幾度試探著勸孫漢奇走抗日道路,孫漢奇卻聽不進去。冷雲在難以擺脫周圍壓力的情況下,產生了逃婚上山的念頭,她向組織要求參加東北抗日聯軍。

為防止日偽追查並暴露組織,地下黨組織決定製造一個假“私奔”。這種事在比較守舊的年代是很不光彩的,冷雲考慮後表示:“為了抗日救國也隻能如此。”1936年,冷雲與具有愛國思想的同校老師吉乃臣加入東北抗聯第五軍,後經組織批準兩人結為革命伴侶,誌同道合,共同進行抗日鬥爭。

冷雲到抗聯第五軍中的一年多,生活在原始密林中,多數時間住的是地窩子。開始,她擔任文化教員,每天傍晚指戰員們在林間空地上集合起來,看著這位女教員用燒焦了的樹枝在白色的樺樹皮上寫字,耐心地教大家認。後來,組織上考慮到她政治上已比較成熟,且有組織領導能力,便派到她到五軍婦女團擔任指導員。

手挽手高歌集體走向江中

1938年夏天,日本關東軍糾集偽蒙、偽滿軍在鬆花江下遊展開了“三江大討伐”,東北抗聯第四、第五軍為擺脫困境決定向西轉移。冷雲強忍丈夫英勇犧牲的巨大悲痛,告別剛剛出生兩個月的嬰兒,隨第五軍第一師部隊西征。

這時,安順福和其他女同誌一同加入五軍婦女團。在征途中,冷雲、安順福及婦女團的同誌與男同誌一樣跋山涉水,翻山越嶺,穿行在鳥獸集居人跡罕見的深山老林裏,一路風餐露宿,野菜野果充饑,生活極端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