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中美建交。1973年4月,趙元任、楊步偉夫婦回國探親,4月21日到達北京。這位名揚世界的語言學家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接見於5月13日晚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進行,陪同會見的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國務院科教組組長劉西堯等。會見當中,楊步偉向周總理提出了恢複金陵刻經處的請求。周總理當即答應,並作出“保護恢複金陵刻經處”的指示,交當時也在場的趙樸初會長具體經辦。會見結束後,趙樸初陪同趙元任、楊步偉夫婦到南京金陵刻經處拜掃墓塔,並執行周總理指示,收回了深柳堂三間房屋。其時“文革”正在進行中,有關部門已經形成文件準備撤銷刻經處。就在這時候,他們接到周總理的指示,刻經處才被保護下來。當時“左”的路線繼續推進,刻經處的真正恢複,則要等80年代刮來春風了。
周總理接見趙元任我們說楊步偉是大孝孫女,顯然不是指一般意義上的孝,而是指她真正實現了祖父的遺願,並將祖父創辦的事業保護了下來,讓它成為今天一處聞名的文化遺產,讓國人來欣賞和瞻仰,讓人能永遠回顧楊仁山當年奮起於末法之際的大智大勇。從這個意義來說,還有什麼孝更能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孝”這個字的真正含義?
魯迅捐資所刻《百喻經》1980年10月,中國佛教協會派管恩琨任金陵刻經處主任,刻經處開始全麵恢複工作。刻經處收回了原有全部房產,擴建了經版房,翻修了深柳堂、祗洹精舍和院內所有房屋,將散亂如麻的十幾萬塊經版分類整理上架。經過艱苦努力,於1981年重新印刷流通了第一批經書《淨土四經》、《金剛經》、《楊仁山居士遺著》,重印了當年魯迅捐資所刻的《百喻經》。趙樸初會長特撰《金陵刻經處重印經書因緣略記》一文,以誌慶賀。“文革”後,重新整理上架的經版共有125318塊,另有2萬多塊經版毀於“文革”中。
四、今天的金陵刻經處
今天的金陵刻經處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並已申請國家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金陵刻經處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入選聯合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揚州、四川等地捆綁一起)。金陵刻經處自1980年恢複至今,已出版了《藏要》、《高僧傳》、《歐陽竟無內外學》、《瑜伽師地論》等三百餘種經書。現在,金趙樸初在金陵刻經處陵刻經處已成為我國乃至華人世界中佛教文化的重要地方,在世界文化界、尤其在東南亞佛教國家,聲名卓著,影響深遠。刻經處完整保存了我國古老的雕版印刷、線裝函套等傳統工藝,是世界範圍內的漢文木刻版佛經的出版中心和收藏木刻佛教經像版的文物中心。近年來,日本、泰國、緬甸、尼泊爾、斯裏蘭卡、新加坡、美國、加拿大、意大利、奧地利、瑞典等國家及港澳台地區前來參觀者絡繹不絕。國內前往參觀的人也日益增多。刻經處與各國文化界、佛教界的交往日趨頻繁,並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佛教界、學者建立了密切聯係,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
金陵刻經處大門1986年、1996年、2006年,金陵刻經處分別隆重舉行了刻經處成立120、130、140周年的慶祝大會。每次慶祝大會,都有大批來自海內外的佛教界人士、著名學者前來參加。1996年,一位香港的學者前來參加金陵刻經處成立130周年的慶祝大會。他下飛機後,就開始打聽刻經處,但問了許多人都不知道。他從機場打的到市區,然後幾經轉車,到處問人,反反複複,最後還是在市中心找到了刻經處。這位學者回去後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金陵刻經處在哪裏?》。他在文章中寫下了他在南京尋找刻經處的曲折過程。文章的結尾,他對金陵刻經處究竟在哪裏這一問題作出了回答:
金陵刻經處在哪裏?
它在我們文化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