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華麗落幕(3)(2 / 2)

神龍二年(706)正月二十一日,李顯護送武則天的靈柩從洛陽返回長安,等待下葬。而李治已經在乾陵中孤獨地躺了21年。乾陵是密不透風的,因此武則天的遺體進入乾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先開陵,放入遺體後再封陵。

四個月後,一切準備妥當,武則天的安葬大典隆重地舉行了。其安葬儀式的規模比李治還要大,這也可以證明李顯對母親並沒有心存怨恨。武則天的遺體正式進入乾陵與高宗合葬,兩個人可以在這裏永久廝守。安葬武則天時,李顯還委派國子監司業崔融撰寫了一篇《則天大聖皇後哀冊文》,一並放入。據說崔融為寫此文絞盡腦汁,茶不思飯不想,寫完後竟然抱病而亡。

武則天和李治合葬的乾陵也因為二人增加了很多奇特之處。乾陵是唯一一個葬有兩位皇帝的帝王陵寢,這一點別人真的沒法比。另一個奇特之處就是乾陵從唐到現在就沒有被人盜過。中國自古盜墓猖獗,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富商巨賈,隻要是有些身份的人,其墓葬就會被盜墓賊盯上,連秦始皇的陵墓都在所難免,乾陵竟然未遭盜掘,堪稱奇跡。

千秋功過,留給後人評說

武則天走了,但是她留給後人太多太多的傳奇,太過太多的故事。如何評價武則天就成為後世頗為爭議的事情,褒貶不一,功過是非,眾說紛紜。

武則天雖然是女性,但身上具備了許多男性的特點,堅忍、果斷、勇敢,甚至還有點冷血、殘暴。在那個男權社會裏,一個女子想成為國家的統治者,談何容易!她不但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而且還做得相當不錯。舉賢任能、開拓疆土、發展經濟、整治官吏、改善民生,逐漸使國家強盛、人民富裕,這是一些男性統治者都無法做到的。她是盛唐承前啟後的人物,沒有她就沒有後來的“開元盛世”,她的曆史功績是無法抹去的。

從現代人的視角來看待武則天,則有了更多的感慨。武則天敢於與舊勢力鬥爭,最終取得了勝利,她的勝利可以認為是開創中國男女平等的一次嚐試。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社會裏,女人處於從屬位置,社會地位低下,而女人參政多為後世封建統治者所不齒。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整個唐朝是中國封建曆史上女性地位最高的時期,女人獲得了更多的政治、生活的自主權,這與武則天有著重要的關係。另一方麵,武則天打破了出身限製,積極完善科舉製度,鼓勵有識之士為國家效力,一改以出身定前程的舊體製,給平民身份的人才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挖掘出不少德才兼備的賢才,從而使社會底層看到了希望,突破了社會階層的限製,在某些方麵實現了社會的平等。

但不可否認的是,武則天不是完人,她的身上也存在殘暴、專製等不良的特質。雖然在那樣險惡的政治旋渦裏隻有心狠手辣才能生存下來,但是由於她的濫殺導致很多有用之才和無辜的人死於屠刀之下。而且為了自身的需要,她大開告密、酷吏之風,形成了全國的恐怖氣氛,造成了冤假錯案橫行,百官、百姓惶恐不可終日。不管怎樣,武則天的一生充滿了政治角鬥和人性掙紮,她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鬥爭的一生、多彩的一生、輝煌的一生。

武則天去世後,按照她的遺願,在乾陵樹立了一塊高6.3米、寬2.1米、重90多噸的無字石碑。碑頭雕有八條相互盤繞的螭獸,飾以天雲龍紋。碑兩側有升龍圖,碑座上有獅馬圖,其精細的雕刻在曆代墓碑中極為罕見。武則天立“無字碑”,意在她不去評說自己。好也罷,壞也罷,自有公道在人心,曆史長河裏隻有一個叫武則天的女人,而她也注定是一個傳奇、不朽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