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7章 通向井岡山之路(1 / 1)

井岡山,位於湘贛邊界的羅霄山脈的中段。

這片綿綿不絕的山巒,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因為中國共產黨在這裏建立革命根據地,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當年,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憑借深山屏障,吃“紅米飯,南瓜湯”,在這裏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最終成燎原之勢,為新中國奠下了基石。

遙想當年,上山的路崎嶇不平,朱德從寧岡挑糧上山,就是走的一條陡峭的上山小路。至今在黃洋界還能看到那條小路。從黃洋界望去,一片雲海,山峰連綿,樹木參天。這天然的屏障,神聖地護衛著中國革命的“火種”。

記得最早上井岡山,是從拿山上的山。進入山區後,沿途,一派原始的山林風光,汽車蜿蜒在山腳,一邊是高山,一邊是秀水。山上到處是翠綠的修竹,漫無邊際,而秀水,碧綠深沉,波瀾不驚。偶爾,可見農舍,是用幹打壘壘起來的黃土房。牧歸的水牛,搖擺的鴨子,嫋嫋的炊煙,還有滿臉皺紋的老農,使人感到井岡山周圍還是相當落後。那時,從南昌到井岡山要整整一天時間。中午在吉安吃飯,然後繼續坐車,到達茨坪時,已是“人約黃昏後”了。

現在,上山的路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南昌上贛粵高速公路,過吉安後,新辟了一條泰和至井岡山的高速公路。這條通向井岡山之路,沿途,跨橋梁,穿隧道,雙向四車道,風景如畫,美不勝收。

依然可以看到翠竹綠水,依然可見農家房屋,依然可見田野阡陌。不過,農家的房子早已是鋼筋鐵骨,幾層小樓了。公路緣地勢左拐右繞,但沿途綠意盎然,雪鬆,樟樹,花草,撲麵而來。新建的鐵路與高速公路時而並行,時而隔山相望。有時橋梁飛架兩山之間,懸空眺望,視野極為開闊,遠山近嶺,阡陌縱橫,盡收眼底。未及細細欣賞,這時,汽車又一頭鑽入長長的隧道。初始眼前突然一片漆黑,借著隧道燈光,眼神才慢慢恢複正常,兩邊的路燈如兩條長龍,閃爍著光芒。穿過隧道,又是高山峻嶺,綠色一片。明媚的陽光揮灑大地,映入車內,一路行來,風景變幻,多姿多彩。欣賞流動的風景,乘車不僅沒有絲毫的倦意,反而愈加興致勃勃了。

車子快到茨坪時,連路麵也絢麗起來了。時而在轉彎處可見紅色的瀝青路,路邊的標語也使人賞心悅目:“車在路上行,人在畫中遊。”看來,井岡山是把進山之路當作景觀路來建設了。路旁的懸崖邊,不時有雕塑,觀景亭。絡繹不絕的車輛你來我往,顯示了這條路的繁忙,也顯示了井岡山人之旺氣。如今,從南昌早上出來,可以到井岡山吃上中午的熱飯了。

井岡山的中心茨坪,早已是繁華熱鬧的山中小城,步行街,公園,體育館,商場,學校,紀念館,紀念碑,圍著口字形地分布。但最多見的是那些造型不一,風格獨特,掩映在鬆濤林海之中的各式賓館了。其中大都是中央和省的“培訓中心”,有的在山腰,有的在山頂。遠遠望去,隻見紅色的屋頂,在綠色的樹叢中冒出來,別有情趣。

圍繞茨坪,有多條放射性的公路,有的通向黃洋界,有的通向五指峰,每個景點,都有瀝青路連接。穿行在山間公路,到處是綠色蔥蘢,山花,各種樹木,望不到邊際的林海。空氣中,似乎也彌漫著一股甜味。

走在通向井岡山的路上,如今是一種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