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天師府印象(1 / 1)

天師府,是我國道教鼻祖張天師的生活起居和祀神之所。那華美的建築,別致的布局,給人一種氣勢恢宏的感覺;那參天的古木,幽靜的花園,又給人一種別有洞天的回味。而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天師府的對聯了。

踏進江西省貴溪市上清古鎮的老街,不及一半,便可看見天師府了。天師府麵瀘溪河而立,視野開闊,大門雕梁畫棟,最吸引人的便是那副金字對聯:

麒麟殿上神仙客,

龍虎山中宰相家。

上清鎮因道教發源地而聞名於世,張天師在上清築舍已有六十三代,曆經一千九百多年。相傳,漢時張道陵在此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故而名龍虎山。麒麟殿,據說是西漢未央宮中劉邦召集重臣們議事的地方,隻有張良這樣的重臣方可出入。張良封留候後便急流勇退,後隨赤鬆子做神仙去了,而張道陵是張良的第九代玄孫。再加上,元武宗皇帝賜封第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為金紫光祿大夫,秩視一品,官同宰相,天師府便又成了宰相之家。於是乎,天師府乃是麒麟殿上神仙客張良及其宰相子孫的家了。

一副對聯,概括了張天師家族的全部曆史和顯赫地位,昭示了天師“道”與曆代皇權的關係,表達了對成仙的渴望,亦引起人們對天師府的興趣。

天師府由府門,大堂,後堂,私第,書屋,花園,萬法宗壇等組成,占地五萬平米,最盛時有五百多間房屋。樓台亭閣,曲徑回廊。在布局上,又保留了鮮明的道家正一派風格。與山東曲阜孔廟並列,素有北“孔”南“張”之說。進門後,隻見門前庭院中有一幅八卦太極圖,八卦代表宇宙間的“天地水火風雷山澤”,而太極圖則顯示陰陽對立統一的哲理內蘊。這也是道家府第的獨特標誌。

走進二門,又見一副對聯:

道高龍虎伏,

經重鬼神欽。

道教自東漢由張道陵創立,奉老子為“太上老君”,入道者,需交五鬥米,俗稱“五鬥米教”。曆代天師製定了教規教義,都對信徒修道養德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因此,它設各種齋醮道場,鎮妖驅魔,求財降福,祈禱平安,逐為人們所接受,綿延至今。而天師道“高”方能龍虎順伏;經“重”,才能鬼神歎服。天師治道,由此可略見一斑。經甬道,還可見一井,名“靈泉”,相傳為南宋道士白玉詹所掘,掘到七七四十九丈深,驚動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發怒:“為何掘得如此深?”天師說:“我欲借四海之水煉丹。”故又稱:“丹井。”此井水甘味美,久旱不枯。

進三門,入私第,又見一聯:

南國無雙地,

西江第一家。

這副對聯還有一橫批:“相國仙府。”這橫批,無非是大門對聯的精簡翻版而已。對聯也隻是重複和突出了天師府的地位。不過,三門私第,也別有一番風味。天師殿,由前中後三廳組成。客廳有塊翠綠的盤石,叫“迎送石”。據說天師迎送客人都到此為止。正廳中央供奉三尊神像,中間是祖師張道陵,兩旁也有讚頌他的對聯:

有儀可象焉,管教妖魔喪膽;

無門不入也,誰知道法通天。

穿後堂而進,過八卦廳,門上亦有對聯一副:“八卦涵宇宙,雙龍定乾坤。”園中有一桂花樹,與府中的萬法宗壇的羅漢鬆倒是相映成趣。

中國對聯,講究對仗,追求工整。天師府,不僅以古典建築美輪美奐著稱,它的對聯,也令人一詠三歎,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