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天行海角(2 / 2)

興隆園

想看熱帶植物,那就去興隆熱帶植物園吧。興隆熱帶植物園有600餘畝的麵積,1200餘種的植物。徜徉其間目不暇接。這裏樹木蔥蘢,花團錦簇,瓜果飄香,鳥語啁啁,水清天藍,一塵不染,是一個奇妙的世界。

在一片綠茵茵的草地上,椰子樹一排排,橫豎有序。藍天在寬大的樹葉間,變小了。遠處,一池碧水。兩岸,花兒跳躍,奪人眼球。密集的綠色樹葉構成了一道豐富的天際線。“美”,就這一個字跳出來。

漫步在寬闊的大道上,行進在彎曲的小路上。時而坐在掛滿了椰子殼的樹藤上,時而斜靠在啤酒瓶狀的樹幹上,留下難忘的身影。在“見血封喉”樹前,隻見它高聳雲天,四個大字,並無異樣,卻使人不敢靠前了。還是去觀賞咖啡樹吧,那累累果粒,細小,卻散發出淡淡的味兒。在布滿青藤的露天咖啡吧,品賞免費咖啡,先苦後甜,回味無窮哦。

夜晚,來自泰國的人妖在興隆東南亞風情園演出。他們粉脂施臉,雲卷鬢發,五彩蟬衣,或舞或歌。中國變性人蓮蓮小姐也極盡女性之態,壓低嗓門,幽幽訴說她如何從一個陽剛青年化為陰柔女子的心路曆程。如墜雲霧,這個世界是太紛繁,還是太精彩?

在興隆,從白天到黑夜,用“奇”和“怪”兩個字怎能了結?

亞龍灣

藍天,白雲,海風,椰韻,沙灘。

這是海南的最大特色,要觀賞這獨特風光,非亞龍灣莫屬了。而在十幾年前,亞龍灣還是一片處女地,養在深閨人不識。如今卻是車水馬龍人如織了。

亞龍灣的沙灘,綿綿八公裏,彎曲如月。細細的白沙,赤腳踩在上麵,軟軟的感覺。海水在這裏,變得如同溫柔的少女輕吻沙灘。大型的海螺、海貝雕塑,色彩紛呈,立於沙灘,平添了幾分情趣。這裏,氣候溫和,四季可遊泳。潛水下去,色澤斑斕的海底世界清晰可見。海麵上,遠處遊艇點點,使湛藍的海麵變得更加多姿多彩。

下海上岸,躺在太陽傘下的沙灘椅上,品一口飲料,無比的舒心。

看別人是一道風景,殊不知,自己也被他人當作一道風景。傣族姑娘手撐一把小花傘,或紅,或綠,或黃,或紫,加上絢麗的民族服裝,在沙灘上款款而行,人們若要和這些美眉合影,就得付出薪金。她們不舍不棄地在沙灘上等待,成為一道獨特的遊動風景。

掏一把細沙,放在塑料袋中,將亞龍灣的沙,帶回家中,也存住了對亞龍灣的思憶。

亞龍灣的岸邊,在青山,海水之間,已建有風格迥異的酒店,遊樂設施齊全,每年數以百萬計的遊客在這裏度假。走在亞龍灣的中心廣場,宛若來到鬧市,旁邊一條小街,擺滿了商品。三亞女子,有的頭戴漁家鬥笠,有的上披各種色彩的紗巾,在攤前兜售珍珠,海貝,以及形形色色的工藝品。而榴蓮,火龍果,芒果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水果,幽幽地散發出誘人的清香味兒。

人稱亞龍灣是海邊天堂,看來此言不虛。

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這句成語,人們的理解,簡單地來說,就是十分遙遠的地方。文人墨客雕辭啄句,提煉濃縮後,使之顯得溫文爾雅。

去天涯海角,沒有從陸路循跡,而是選擇了水路探密。

紅輪西墜,薄暮時分。遊船踏著海浪,穿夫妻島,來到天涯海角。這裏是熱帶海灘花崗岩景區。海灘上,亂石突現,形態各異。血紅的石刻,積澱了深厚的曆史文化,使這片海灘名揚中外。“海判南天”是這裏最早的石刻,是清康熙五十三年欽差苗曹湯巡邊時所題。大海斷開了南邊,這裏成了遙遠的天空。而在海南為官多年的範雲梯於宣統元年題刻的“南天一柱”,言近旨遠,更令人浮想聯翩。地方天圓有此一柱,亦是幸事。

海灘邊有座十幾米高的小山,相擁一起,顯得傲視群石。著名的“天涯”兩字刻在上方。這是清雍正十一年崖州太守程哲所題。這裏灘平開闊,人流不斷。“海角”則刻在另一山石上。夕陽的餘暉,無言地覆蓋在山頂。倘若孤身一人,麵對濤濤大海,其情其景,真乃淒涼寂寞。遙想當年發配到海南的罪臣,誰不是如此心境?唐宰相李德裕被貶到崖州,就發出了“一去一萬裏,千之千不還。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的感慨。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流放海南,他橫溢的才華不再,此後,病毖途中。

世事滄桑,如今,這裏成了遊樂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