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分吃人參果(2 / 2)

道童們把果子拿回去,一人一個自己吃了,豬八戒卻跟在後麵,早就垂涎三尺。這個豬八戒要說就是個禍頭,非常不安分,其實毓夙懷疑,他根本就知道人參果是個什麼樣的好東西,假裝嘴饞,隻不過是為了攛掇猴子,畢竟猴子不在乎修行法力,卻也很喜歡吃果子。

果然猴子被豬八戒一說就動心了,旁邊沙和尚其實也聽到了動靜,不過他跟毓夙一樣,假裝什麼也聽到,什麼也沒看到,於是猴子順利地跑到了人家後院,一通折騰,偷了人家的果子,然後賊眉鼠眼地一溜小跑回來了,隻有唐僧什麼也不知道,早就睡著了。

毓夙雖然之前設想過,卻真沒想到,猴子竟然真的也給他偷了果子,頓時十分感動,猴子卻不把這當回事,把果子丟給毓夙之後,三兩口就吃完了,吃得滿臉是汁水。那邊豬八戒是整個兒吞下去的,沙和尚雖然斯文點,似乎也沒把這果子當回事。

從吃果子的態度,就能看出來這三個人背後的蹊蹺。

猴子是見識過王母娘娘的蟠桃園,那些桃子跟人參果的功效差不多,當年他在蟠桃園,一整園的桃子任由他隨便吃,他自然不覺得人參果有什麼了不起的。

那麼豬八戒和沙和尚呢?他們一個號稱是天蓬元帥,一個是卷簾大將,說起來又是元帥又是大將的,其實也就是天庭裏頭微不足道的小官兒,不然也不會因為酒後失德和打碎琉璃杯這種雞毛蒜皮的小錯誤就被貶入凡間了。

但是既然是微不足道的小官兒,為什麼他們倆能加入西遊的隊伍中呢?要知道,到了西天,這一行人都得了功德正果,落到了實打實的好處,這個名額,要是沒有背景,隨隨便便就能得到,這話說出來也沒人敢相信。

現在再看這兩人對待人參果的態度,相當輕慢不是?也就是說,他們倆估計也不把這果子放在心上,攛掇著猴子去偷,不見得是因為嘴饞,或者是為了吃完果子之後得到的好處,隻不過是在五莊觀裏,本來就應該鬧這麼一出,這也是一個“劫”。

這麼一想,鎮元子適時地消失,跑去找元始天尊論道,也是他故意離開,主人不在家,喜歡惹禍的客人才好放心搗亂嘛。依照鎮元子的本事,他能算得出唐僧會路過自己家,毓夙不相信他算不出自己的果樹會被猴子糟蹋。

既然放心大膽地把人參果展示給猴子看,估計就是故意引起猴子的好奇心和嚐試的欲望,那鎮元子肯定不怕猴子在他家裏搗亂。就算猴子之後沒能請來觀音,鎮元子八成也能自己把果樹重新種好,要不然他豈不就賠大發了,人參果樹可不是山上隨處可見的野桃樹。

於是毓夙就有點不放心了,他可沒有什麼靠山,別人吃了果子不會被鎮元子追究責任,他吃了真不見得就能全身而退。想了想,毓夙做出一副害怕的樣子,說:“這個果子還真像活生生的小孩,我看了心裏膈應。要是能把它削個皮切個塊什麼的,還比較好下口。”

猴子聽了就嘲笑毓夙:“你吃都吃了,囫圇著吃,切了塊吃,煮成湯吃,不都是一樣地吃?現在裝什麼假正經!快吃快吃!不然一會兒就僵了,不好吃了。”

豬八戒卻連忙涎著臉說:“既然小哥兒你不敢吃,不如給老豬吃吧。老豬上一個果子還沒嚐出來味兒呢,正想再吃一個。”

毓夙本來就沒準備便宜了豬八戒,皺著眉說:“這可不好。說到分吃果子,恐怕你們都還忘了一個人。咱們都分到果子了,不能獨獨剩下他自己,顯得咱們孤立他了。”

猴子揮著手說:“別說師父了,他根本不要吃。他沒個見識,看見長得像人的,就覺得是人,哪管那是妖精還是神仙?恐怕他看見個略有人形的蘿卜,也要說那是他兄弟。”

毓夙聽猴子吐槽唐僧,心裏快笑抽了,臉上卻不好露出讚同的神色,隻是轉移話題說:“你忘了那個小白龍了?他也拜了長老為師,算起來是你師父的二徒弟,還在八戒和沙僧之前,你們都是師兄弟,大家吃果子,總也該分給他一點半點嚐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