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交友處世篇(3)(3 / 3)

侄兒曾作鄒君墓誌銘,現寄兩張回去。今年七月忘記寄黃芽白菜種子,八月底寄出,時間已來不及了。請封的恩典,要十月十五日才可頒發恩詔,大約要到秋天才可寄回。聽說彭慶三的兒子入了學,這是我們家鄉的後起之秀,不可不加意培養,希望在家裏的賀禮之外,另外封一個一千大錢的禮包,上麵寫上侄兒的名字,以示獎勵,其餘不一一稟告。

侄兒謹啟

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十七日

六致諸弟:交友須勤加來往

【原文】

澄侯四弟、子植九弟、季洪二弟左右:

二月十一接到第一、第二號來信。三月初十接到第三、四、五、六號來信,係正月十二、十八、二十二及二月朔日所發而一次收到。家中諸事,瑣屑畢知,不勝歡慰!祖父大人之病竟以服沉香少愈,幸甚!然予終疑祖大人之體本好,因服補藥大多,致火壅於上焦,不能下降,雖服沉香而愈,尚恐非切中肯綮之劑。要須服清導之品,降火滋陰為妙。予雖不知醫理,竊疑必須如此,上次家書亦曾寫及,不知曾與諸醫商酌否?丁酉年祖大人之病,亦誤服補劑,賴澤六爺投以涼藥而效,此次何以總不請澤六爺一診?澤六爺近年待我家甚好,即不請他診病,亦須澄弟到他處常常來往,不可太疏,大小喜事宜常送禮。

堯階即允為我覓妥地,如其覓得,即聽渠買,買後或遷或否,仍由堂上大人作主,諸弟不必執見。上次信言予思歸甚切,囑弟探堂上大人意思何如。頃奉父親手書,責我甚切,兄自是謹遵父命,不敢作歸計矣。郭筠仙兄弟於二月二十到京。筠仙與其叔及江岷樵住張相公廟,去我家甚近。翊臣即住我家,樹堂亦在我家入夥,我家又添二人服侍李、郭二君,大約榜後退一人,隻用一打雜人耳。

筠仙自江西來,述岱雲母之意,欲我將第二女許配渠第二子,求婚之意甚誠。前年岱雲在京,亦曾托曹西垣說及,予答以緩幾年再議。今又托筠仙為媒,情與勢皆不可卻。岱雲兄弟之為人與其居官治家之道,九弟在江西一一目擊。煩九弟細告父母,並告祖父,求堂上大人吩咐,或對或否,以便答江西之信,予夫婦無成見,對之意有六分,不對之意亦有四分,但求直大人主張。九弟去年在江西,予前信稍有微詞,不過恐人看輕耳,仔細思之,亦無妨礙,且有莫之為而為者,九弟不必自悔艾也。

碾兒胡同之屋,房東四月要回京,予已看南橫街圓通觀東間壁房屋一處,大約三月尾可移寓,此房係汪醇卿之宅(教習門生汪廷儒),比碾兒胡同狹一小半,取其不費力易搬,故暫移彼。若有好房,當再遷移。黃秋農之銀已付還,加利十兩,予仍退之。周子佩於三月三日喜事。正齋之子竟尚未歸。黃茀卿、周韓臣聞皆將告假回籍,茀卿已定十七日起行。劉盛唐得瘋疾,不能入闈,可憫之至。袁漱六到京數日,即下園子用功。其夫人生女僅三日即下船進京,可謂膽大。周荇農散館,至今未到,其膽尤大。曾儀齋(宗逵)正月廿六在省起行,二月廿九日到京,淩笛舟正月廿八起行,亦廿九到京,可謂快極,而澄弟出京,偏延至七十餘天始到,人事之無定如此。

新舉人複試題“人而無恒,不知其可”二句,賦得“倉庚鳴”得“鳴”字,四等十一人,各罰停會試二科,湖南無之。我身癬疾,春間略發而不甚為害;有人說方,將石灰澄清水用水調桐油擦之,則白皮立去,如前年擦銅綠膏。予現二三日一擦,使之不起白皮,剃頭後不過微露紅影(不甚紅),雖召見亦無礙,除頭頂外,他處皆不擦,以其僅能濟一時,不能除根也。內人及子女皆平安。

今年分房,同鄉僅恕皆,同年僅鬆泉與寄雲大弟,未免太少。餘雖不得差,一切自有張羅,家中不必掛心。今日餘寫信頗多,又係馮、李諸君出場之日,實無片刻暇,故予未作楷信稟堂上,乞弟代為我說明,澄弟理家事之間,須時時看《五種遺規》,植弟、洪弟須發憤讀書,不必管家事。

兄國藩草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初十日

【譯文】

澄侯四弟、子植九弟、季洪二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