滌生手示
同治三年七月二十日
四二諭紀澤:皖南鬧餉,竟日憂灼
【原文】
字諭紀澤兒:
接爾十一、十五日兩次安稟,具悉一切。爾母病已痊愈,羅外孫亦好,慰慰。
餘到清江已十一日,因劉鬆山未到,皖南各軍鬧餉,故爾遲遲未發。雉河、蒙城等處日內亦無警信。羅茂堂等今日開行,由陸路赴臨淮。餘俟劉鬆山到後,擬於二十一日由水路赴臨淮。
身體平安。惟廑念湘勇鬧餉,有弗戢自焚之懼,竟日憂灼。蔣之純一軍在湖北業已叛變,恐各處相煽,即湘鄉亦難安居。思所以痛懲之之法,尚無善策。
楊見山之五十金,已函複小岑在於伊卿處致送。邵世兄及各處月送之款,已有一劄,由伊卿長送矣。惟壬叔向按季送,偶未入單,劉伯山書局撤後,再代謀一安硯之所。該局何時可撤,尚無聞也。
寓中絕不酬應,計每月用錢若幹?兒婦諸女,果每日紡績有常課否?下次稟複。
吾近夜飯不用葷菜,以肉湯燉蔬菜一二種,令其爛如殀,味美無比,必可以谘培養(菜不必貴,適口則足養人),試燉與爾母食之(星岡公好於日入時手摘鮮蔬,以供夜餐。吾當時侍食,實覺津津有味,今則加以肉湯,而味尚不逮於昔時)。後輩則夜飯不葷,專食蔬而不用肉湯,亦養生之宜,且崇儉之道也。
顏黃門(之推)《顏氏家訓》作於亂離之世,張文端(英)《聰訓齋語》作於承平之世,所以教家者極精。爾兄弟各覓一冊,常常閱習,則日進矣。
滌生手草(清江浦)
同治四年閏五月十九日
【譯文】
字諭紀澤兒:
近日已經接到了你十一、十五日的兩次稟帖,從中得悉一切。聽說你母親病已痊愈,羅氏外孫也已安好無恙,心中很是欣慰。
我抵達清江浦至今已經有十一天的時間了,因劉鬆山的部隊至今還沒有行進到這裏,再加上皖南各部為軍餉生事,所以遲遲沒有發兵。雉河、蒙城等地這幾天情勢稍緩,沒有告急。羅茂堂等人今天出發,由陸路到臨淮。我準備等劉鬆山到了以後,於二十一日走水路去臨淮。
我身體平安,隻是掛念湖南士兵鬧餉的事,怕他們無力及時平息此事,以致引火燒身,整日為此焦慮不已。蔣之純軍在湖北已經叛變,我擔心各地惡勢力趁機互相煽動,若果真如此,恐怕湘鄉之地也難以安居樂業。我現在正在想如何徹底解決這件事,打破這個不利的局麵,隻是目前還沒有想出妥善處理的辦法。
至於楊見山的五十兩,我已經在給小岑回信中作了答複,可通過伊卿送去給他。邵世兄以及各處按月送去的錢,已有一道劄文,都由伊卿按期送達。隻是壬叔處一向按季送的,沒有列入名單。劉伯山書局撤銷以後,可再為他找一個以文謀生的差事。至於這個書局什麼時候才會被撤銷,如今還沒有確切的消息。
金陵的寓所中絕對不要搞應酬活動,一個月共計要有多少的花費?兒媳、女兒們每天從事紡織勞作有定額工作量嗎?下次回信望一一告知。
我近來吃晚飯不沾葷菜,隻用肉湯燉一兩種蔬菜,燉到爛如泥的程度,味道無與倫比,而且有利於養護身體(菜不一定要價格昂貴的,吃起來適口就足以養護自己的身體),你可以試著燉給你母親吃(星岡公慣於太陽落山時親手采摘新鮮蔬菜,供晚飯食用。我當時陪星岡公一起吃飯,真是津津有味,現在加上肉湯燉菜,而味道卻無法與當年相比)。年輕人晚飯不宜吃葷腥,專吃蔬菜,不用配肉湯熬燉,這樣的吃法也適合於養生,而且也是節儉之道。
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書於離亂之世,張英的《聰訓齋語》著於太平之時,兩部家訓教導家人都有精到獨特的見解。你們兄弟要每人各去找一冊來放在身邊,常常拿來閱讀,就會天天進步不斷了。
同治四年閏五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