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往年定的馬隊營的製度,現在看起來,覺得有些太寬鬆,甚至近於濫了,如公夫、長夫這些職位。但是,因為已實行了多年,暫且保持不變。弟弟新建的營,就照這些製度辦,將來裁減,應當與華字、順字兩營一起裁減,另外製定新章程。
上海派洋船來接少荃一軍,花銀兩竟達十八萬之多,真是讓人難以置信,可怕又讓人可憐!因此不能不叫少荃全軍坐船走,才能不違逆輿論。三月以內,陸續開拔。
他的黃昌岐水軍,等三四月之間,遇上大順風,直衝下去。弟弟到運漕,可告訴昌岐到我這裏見一次麵。
同治元年三月初三日
二八致九弟:述抽本省之厘稅
【原文】
沅弟左右:
接信知弟目下將操練新軍,甚善甚善。惟稱欲過江斜上四華山紮營,則斷不可。四華山上逼蕪湖,下逼東梁,若一兩月不破此二處,則我軍無勢無趣,不得不退回北岸矣。
弟軍南渡,總宜在東梁山以下采石、太平一帶。如嫌采石下麵形勢太寬,即在太平以上渡江,總宜奪金柱關,占內河江麵為主。餘昨言妙處有四:一曰隔斷金陵、蕪湖之氣,二曰水師打通涇縣、寧國之糧路,三曰蕪賊四麵被圍,四曰抬船過東壩可達蘇州,猶妙之小者耳。又有最大者,金柱關可設厘卡,每月進款五六萬;東壩可設厘卡,每月亦五六萬。二處皆係蘇皖交界,弟以本省之藩司,抽本省之厘稅,尤為名正言順。弟應從太平關南渡,毫無疑義,餘可代作主張,其遲速則仍由弟作主耳。西梁上下兩岸,從三山起至采石止,望弟繪一圖寄來,至要至要。
同治元年四月初六日
【譯文】
沅弟左右:
我接到你的來信後,得知你準備近日開始操練新軍,很好很好。不過要過江斜上四華山紮營,是絕對不可行的。四華山上鄰蕪湖,下近東梁,如果一兩月內不攻破這兩處,那我軍無勢無趣,自然會軍心渙散,到時不得不倉皇退回北岸。
你的部隊打算渡江,最好選在東梁山以下采石、太平一帶為好。如果嫌采石以下形勢太寬,便在太平以上渡江,總要適宜攻奪金柱關,占內河江麵為主。我昨天說妙處有四點:一是隔斷金陵、蕪湖的氣勢;二是水師可打通涇縣、寧國的糧路;三是蕪湖四麵被包圍;四是抬船過東壩,可到達蘇州,這些還是小妙處。還有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金柱關可設厘卡,每月可收入五六萬,東壩可設厘卡,每月也可收入五六萬,兩處都是蘇、皖交界,弟弟以本省的藩司,抽本省的厘稅,更是名正言順之舉。弟弟應該從太平關南渡,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可以代作主張,至於或遲或早,全由你自己做主。西梁上下兩岸,從三山起,到采石止,希望弟弟繪出一幅地圖寄來,至要至要!
同治元年四月初六日
二九致九弟:宜多選好替手
【原文】
沅弟左右:
水師攻打金柱關時,若有陸兵三千在彼,當易得手。
保彭杏南,係為弟處分統一軍起見。弟軍萬八千人,總須另有二人堪為統帶者,每人統五六千,弟自統七八千,然後可分可合。杏南而外,尚有何人可以分統,亦須早早提拔。
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姑且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同治元年四月十二日
【譯文】
沅弟左右:
水師攻打金柱關的時候,要是有三千陸軍在那裏,就容易打下來。
我保薦彭杏南到你那裏來分統一軍,你那裏共一萬八千人,總要有兩個可以勝任統帶的人,他們每人統帶五六千人,弟弟自己統帶七八千人,然後可以分可以合。
除了杏南以外,還有誰可以分統,要早點兒提拔。辦大事的人,多選替手是第一要義,很滿意的選不到,那就選稍差一點兒的也行,以後慢慢教育培養。
同治元年四月十二日
三○致沅弟:宜休養銳氣不遽進兵
【原文】
沅弟左右:
東梁、蕪湖已克,由金柱關進兵,二險已化險為夷,四妙已驗其三。至幸至幸。
各處敗賊俱萃寧國,楊七麻以著名梟悍之渠,當拚命力爭之際,鮑軍屢勝之後,雜收降卒,頗有驕矜散漫之象,餘深以為慮。目下弟與雪軍、季軍且堅守蕪、太、金柱、南陵、黃池等處,休養銳氣,不遽進兵。待鮑軍劄圍寧國,十分穩固,多軍進至九洑洲,弟與雪、季再議前進。其秣陵關、淳化鎮兩處,為進兵之路,須派人先去看明。弟信言從太平至金陵百四十裏,中不隔水。以古書證之,則尚隔一秦淮河。餘處無好圖可看,弟亦須先行查明。